第126章 龙凤胎的起名

对于阿福的要求,刘秀还是满足了,让中军营部分优秀个人,跟着去了江北,走水路北上速度很快,也就大约十几天,到了以后再发回来计划。

刘秀这个时候不出去,当然是有原因的,割据一方,他的孩子,江南文人很重视,这可是关系继承权的。

以前的刘秀,为什么没有孩子?这个话说出来很难听的,但是在明末都是十几岁结婚,尤其是山东的风俗,早生贵子。

政治斗争是到了一定程度,什么都是大问题,更何况关系到说未来的大事。

参军以后,刘秀的岁数,一天天大了,但是就是不结婚,自然也没有小孩。

于是有各种说法,甚至有说他性取向有问题的,因为性取向有问题,所以没孩子,甚至因为刘秀不出去嫖,其他军官对这个问题,经常开玩笑。

当然也有说刘秀有反清方面的原因,所以没有结婚的,反正在刘泽清的部队,军阀就是讲究升官发财,刘秀很另类,幸亏有副将大哥照顾。

刘秀反清以后,刘泽清还恶心人,还到处传播谣言,才这样说的。

最大的问题,刘秀觉得可能还是身体有问题,因为训练太苦,导致对女人没兴趣。

为什么说是是身体有问题呢?因为似乎刘秀当时认为,要练成绝世武功,就不能有孩子。

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看法,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就是现在就说20来岁,如果有父母。从二十来岁开始,如果没对象,就开始出现了焦虑。

如果是性取向有问题,那没准儿哪天就有了呢?刘秀觉得哪天想开了,这又不是什么大问题。

明朝当兵很危险的,有时候,有时候出去打仗,白天出门,晚上不知道能不能回去。

这话不是调侃,别说小兵了,就算大臣又如何,做大臣在明朝,叫战战兢兢,肯定各种问题,尤其在乱世,就是哪都是坑,一不留神就掉坑里。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儿子的问题必须重视,刘秀不希望未来,引发政治问题。

历史上的伟人,更多的人就是在这件事上翻了车,毁了前程。刘秀现在算是躲过了。

大帅府大浴室内,柔和的烛光,在墙壁上投下影子,映照得如梦如幻。

水汽弥漫在空气中,如同一层薄纱,使得浴室笼罩在一片朦胧之中。

阮夫人要生了,刘秀在外面等着,他安排了阮小二,今天要做个祥瑞,搞了不少气球,等孩子出生,就开始用火枪打下来。

屋里只有几个接生婆,正压低声音聊着天。阮夫人正痛苦地呻吟着,整个人显得极为难受,她那原本白皙的面庞,此刻毫无血色,宛如一张苍白的纸。

她的身体因痛苦,而不停地颤抖着,犹如摇摇欲坠的落叶。

在接生婆的帮助下,终于结束了,她的眉头拧在一起,双眼紧闭,眼角还挂着痛苦的泪光。

此时外面得到了消息,这是双胞胎,也是龙凤胎,刘秀儿女双全了。这下砰砰的心跳平稳了下来,刘秀看了看孩子,没啥看的,挺丑的。

刘秀没有庆祝,先是通知阮小二去搞祥瑞,也没有去忙着处理鲁王的联盟要求,反而安排人按照现代的科学方法,照顾阮夫人。

作为半个家主,顾夫人也在一旁照顾阮夫人,忙得满头大汗,额头上的汗珠不断滚落。

阮夫人的双手,被她握着,因为紧张和用力而微微颤抖,同时附和着说道:“是啊!小宝贝好可爱!”

管家就问刘秀名字选好没有,刘秀犹豫了片刻,以前的作废了,他要自己来,于是努力思考着,眉头紧皱。

于是刘秀在书房思考,到底要不要同意鲁王的请求,是不是留着做盟友。

小芳悄无声息地走了进来,刘秀还在思考,越是关键时刻,越需要冷静。

已经是夜里,月光透过雕花的窗户,形成一片片银白的光斑,照在刘秀身上。

书房弥漫着淡淡的熏香气息,香气仿佛有了生命,在悠然地舞动着。

小芳刚一进来,便是一阵芬芳馥郁、令人陶醉的气味,刘秀的目光抬起来,直接看向她。

月光洒在小芳的身上,勾勒出她迷人的曲线,如天鹅般修长的脖颈,如雪般洁白的肌肤,还有那微微颤动的睫毛。

刘秀当然不是柳下惠,于是明天再说,激情过后,床上他搂着美女,进入了休息时间。

孩子的事情不大,他还在思考鲁王,鲁王这个人,不是不走正道,这个人是不走寻常路。

他是射雕英雄传里黄药师,就是说路数很怪,虽然想不到,但是有效。为了和刘秀联盟,鲁王已经没了底线,写信同意汉王的称号。

目前来看,鲁王稳住了军队,虽然没有多大地盘了,如果刘秀拉他一把,这个人还是可能稳得住的。

只是说呢,对他的评价,以后非常极端,鲁王有自己的铁杆粉丝,而且非常之多。

同时呢,还有极端恨他的。这个人很闹腾,但是没有闹腾出成果。

史书当中说是清军来了以后,这鲁王消停了一段,其实这是洪承畴的自我安慰。

鲁王消停的原因,不是不打了,而且低调了,弘光帝的死,绝不是清军的胜利,打倒弘光政权,仅仅是消除了一个南明中央而已,消除了一个派系。

一个老百姓已经不信任的政权,被清军灭了。而清军所制定的那些政策,更是不得人心。

鲁王表面上不闹了,恢复了平静,但是其实沿用了南明的几乎所有手段,现在已经牢牢的控制了他的小朝廷。

刘秀根本不和江南文人讨论大事,要知道为什么?因为不需要。所谓开会是干什么?

其实是参政议政,是江南文人想的,他们要参政议政。

刘秀不需要,现在根本不用文人参政议政,执行就好了,商量什么?

至少刘秀认为,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商量,一个全新的政治体制已经形成。

刘秀的官吏。总管这有名的是吧,名册上有的官员,这是文官,在两千人左右。

这就是刘秀的文官队伍,为什么不再需要他们,因为这个时候,刘秀的情报组织,已经达到了万人。

情报的规模那么大,刘秀啥事都知道,不需要文人报告,三个臭皮匠还顶个诸葛亮。

情报员好使,他们没学历,但是他们可都是有名师的,这都是刘秀亲自培训出来的,在行政方面,情报员已经完胜文官。

刘秀不出大帅府而知天下事,天下事通过情报员尽在掌握。有事问顾夫人,有事让情报员去调查,根本懒得理那个文人。

当然不是说总管形同虚设,刘秀问不问都能做出决定,但是不能直接面对百姓。因为这个天下除了刘秀,还有一股力量,那就是大商人。

江南在册的商人大概有8万人,而且这八万人当中,很多是所谓大家族。

当然刘秀也承认,内部也有矛盾,就是南方和北方的斗争,军队的军官。北方占了绝大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