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如何改朝换代

王夫之确实有抱负,从小就开始卷自己的顶级文人,逻辑能力和推理能力,都是远超常人的存在。

刘秀的使者,找到他的时候,王夫之正准备躲起来,给人教书,毕竟乱世不太平,还是要小心谨慎的。

使者怕王夫之怀疑,就把刘秀的书信给他看了,还表示扬州大战清军,这就是刘大帅的能力。

没错王夫之的选择很多,作为湖南名人,有的是机会,至少做个书院老师,还是可以安稳过一辈子的。

他之所以答应刘秀,不是为了升官发财,真的只是为了反清,不管别人信不信,刘秀信了。

刘秀直接拍板,这是一个真名士,同时提出要给顶级待遇,不能亏待了王夫之。

所以为了表示欢迎,刘秀直接千金买马骨,这就是一个信号,说明欢迎志同道合的人才。

不过王夫之觉得没必要,他是真的看好,来之前他也打听过湖南和江西,相对来说,刘秀军绝对希望最大。

至于王夫之把钱给了阎应元,本来没想公开,他想的很简单,无功不受禄,不该要的他绝对不能收。

而且作为文人,他还觉得不能被钱困扰,而且有钱了,还担心家人耽误了他的名声,这才心一狠,干脆直接不要了。

“他平时那么低调,又没什么脾气,为人亲和,根本不可能树敌啊,为何要对家人这么绝?”

一开始,刘秀重金打赏,众人还觉得王夫之这是走了大财运,才获得这笔钱。现在想起来,这会不会双簧,一旦有了奇怪的想法,就有点五味陈杂了。

“我觉得啊,确实拿了不一定是好事。”

钱谦益也明白了,神龟虽寿,终有竟时,人到暮年,胆子和魄力都小了很多,他没有多想,只是简单认为没必要冒险。

“不能吧,这是大帅给的,他要扬名方法多的是,还要大帅配合?”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郑成功不理解,他不信刘秀提前知道。

刘秀也请了王夫之,这也是让核心团队尽快熟悉,老王一进屋,众人的目光,全集中到他的脸上。

但和众人预想中不同的是,王夫之的脸上无悲无喜,无比平静,就像是根本没发生任何事一样。

“欢迎王总管!”

钱谦益会做人,他也是前辈,率先打招呼。王夫之朝他笑了笑,拱手施礼,没说话。

“王总管,还适应吗?”

夏完淳就是直性子,不等其他人问,直接赶紧问,毕竟他很想了解真名士,到底有啥特长。

“还成。”

王夫之言简意赅,面对夏神童,还是点头,表示一切顺利,没有多余的解释。

如此自信的王夫之,钱谦益无意中,忽略了夏完淳的疑问,也放下心来,毕竟镇江也属于他监督。

“不管怎么说,王总管到了镇江,这是个大喜事,值得庆贺!最近还拿下了杭州,都是好事啊,今天得多喝一点。”

郑成功说道,他也被刘秀升官了,现在是松江将军,这不算巅峰时刻了,未来他的成就更高。

下一步刘秀就安排郑成功,就是到隆武政权挖墙脚,把郑家的力量尽可能搞来,不然对外贸易不安稳。

但这个时候,刘秀不会直接说,也没必要说出来,这个属于长期行为,让隆武政权多开心几天吧。

时间差不多了,钱谦益派人来请,于是刘秀也从书房出来,就在酒席宴上,开始聊起来怎么建立新政权。

顾先生也在,他开始给大家伙普及知识,就是过去的文人,是怎么搞改朝换代的。

顾先生说的例子就是汉朝,东汉被曹魏取代,这就是曹操搞得好事,曹家是大汉望族,是汉朝开国功臣曹参的后人。

有说曹操真名姓夏侯的,其实夏侯家也不是外人,也是开国功臣,夏侯惇也不是无名之辈,那是夏侯婴的后人。

无论按哪种说法,曹家肯定是大汉朝的开国功臣之后,是汉朝的望族。司马家和曹家,是一模一样,不但家族地位一样,就连当皇帝的过程都一样。

而且顾先生解释,不要相信小说三国演义,曹操并没有当上皇帝,是曹丕当了皇帝。

同样,司马懿也不是直接上位,也是花了三代人的时间,他的儿子司马昭也没有当上,而是孙子司马炎当了皇帝。

曹操和司马昭没当上皇帝,是因为他们没得到大臣的支持,而当皇帝的原因也是一样,就是得到了大臣们的支持。

顾先生解释了,大臣们反对老子支持儿子,原因都一样,因为同一部法律,九品官人法。

秦朝以前是贵族制,秦朝开始就是地主政权,贵族就被废除。汉朝的政权是什么?是家族制,伴随着整个汉朝的,就是皇帝和大臣之间的争斗。

九品官人法,就是大臣们为了保护自己,而设立的这么一部法律。

地主是真正的主人,皇帝也得听大臣们的,不听话怎么办?就换了它。

九品官人法,实际上是把人分成九等,每一等人都能当某一个级别的官员。等级越高,能当的官越大。

分级的权利是属于现任官员的。换句话来说,现在是大官,那将来这大官,都是现在大官的后代,曹丕让人搞的就是这个。

就是因为有了这个,一夜之间反对曹操,那些大汉朝的忠臣,都变成了曹丕的死粉。

曹操一生费尽心机,都不能达到的终极目标,曹丕轻易就达到,曹操2月份死,曹丕11月份就称帝了。

司马炎加了一条儿,只有现任大官的子弟可以为上品,只有上品才能做大官。

魏国的那些大汉朝忠臣,立刻就觉得,和曹丕比起来啊,还是司马炎懂。于是司马昭的反对者,也在一夜之间成了司马炎的粉丝。

这就是大臣们选择皇帝的开始,曹家这个头一开,皇帝轮流做,就算是有了理论根据。

这就是曹魏的遗风,曹家皇帝都这样了。还怎么要求大臣,朝廷都如此不堪,上梁不正下梁歪,一个坏的时代就从这里开始。

封建时代,改朝换代,其实大多数时间是掌握在士族手中,大臣们说了算。

可是历史不是这样说的,文人负责写书,就有了三种人,就是经常提到的昏君、美女和奸臣。

士大夫是没有责任的,按照史官的说法,王朝末年的最后这个皇帝,都不是好人。

但是崇祯自杀,这是个了不起的皇帝,这个锅不好分,只能让宦官来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