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未卜先知
- 1971文娱黄金时代
- 你是我的茉莉花茶
- 2469字
- 2025-04-28 10:22:45
台大的报告厅内,正在进行一场挑战赛。
闻风而来的学生们挤满了大厅,许多没有座位的人,只能站在过道和门口,欣赏舞台上,正在深情歌唱的杨旋。
“师兄唱得真好听,长得还帅气。”台大的女生赞叹着,犯着花痴。
文艺范在这个时代非常吃香,许多大学生都喜欢这类人物。
“以前师兄都是唱英文歌的,这次为了应对周什么的,选了这首酒廊歌曲。就是要用同类歌曲击败对方!”
“赢定了,杨旋的舞台效果太好了。”
“他有些胜之不武啊!”突然有一个女生说了句,打断了正在“同仇敌忾”的台大学生。他们回头看到一个短发女生,不用说一定是高中生。
一个高中生懂个屁的歌曲,其中一个男生不悦地说道:“这位小姐,比试就是看双方的实力。这小子到台大挑衅,自己不带乐团怪谁?”
“呵,单论唱功,杨旋可没有周朝先好。”杨祖筠现在才十六岁,在与同学游玩台大的时候,听说了这件事,就跑来看看。
她祖籍上海,家中长辈都是成功的商人,从小生活优渥的她喜欢音乐。经常会到各大餐厅,听那些“前辈”们唱歌。
杨祖筠不再理会这群追求胜负,但不讲公平的人,看到前面有座位,就拉着同学小跑了过去。
“小姐,我们能进去坐吗?”得到汪小敏点头后,从后面挤了过去。
杨旋唱完之后,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他深深鞠躬,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随后接过同学送上来的打分卡。
“周先生的歌曲得分已经出来了,看来老师们给了很高的评价。90、92、94、91。平均分91.75,非常高的分数。”
杨旋看着手中的打分卡,高声宣布道。现场再次响起一阵议论声,有人惊讶,有人不服。
周朝先站在后台,让台大的学生帮忙找了一把椅子,一会他准备坐着唱。民谣就应该自由自在地唱,而不是像演讲比赛似的站着。
他听到杨旋宣布结果,内心对几个老师充满了感激,单论节目效果,他的演绎确实不如带乐团的杨旋,但老师们给了91分,说明他们认可自己的唱功。
“周先生……好的,周先生已经准备好了,哦,他搬上了一把椅子,看样子有了新的表演方式。我们敬请期待他带来的这首,额,民谣——《东北民谣》!”杨旋笑着介绍后,快速离场。
在一千多人的目光下,周朝先把椅子摆在舞台中央,压低话筒后,坐在上面,松散的模样像是在沙滩唱歌。许多学生皱着眉头,觉得他不够尊重观众。
也有一些颜值党觉得:“好帅啊,不知道有没有女朋友。”
惹来保守党怒目而视,“我们中出个颜狗!”
嘭嘭嘭!依旧是轻轻拍打三下话筒,现场的学生们安静下来。
周朝先笑着拨动琴弦,在优美的前奏结束的那一刻,他深沉地唱着:“三九的梅花……”
原本标准的国语竟然开始带有东北口音。
台下的人有些好奇了,要知道这个时代的学生基本上都在说国语,学生很少会在公开的表演场合说方言。
宝岛的东北人口不多,比较知名的就是被囚禁的小张;在进修的敖李,出生在哈尔滨;歌坛著名音乐人刘佳昌……
“咦?”
台大的学生纷纷惊诧,这首歌就好很多了,唱的就是东北人生活。虽然他们没有去过东北,但从课本上知道那里冰天雪地,塞北残阳。
“这首歌怎么样?我感觉非常好听,歌词写的也好。塞北残阳是她的红妆,一山松柏做伴娘……说的是姑娘,说的是家乡。”余光衷小声问着其他几名教授。
“作曲和作词没有可挑剔的,相较于之前的《美酒加咖啡》更为现代,甚至不属于欧美如今流行的曲风。现代民歌运动,本以为是在夸海口,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台上的周朝先仰面闭目,轻轻唱着最后一句:“家家户户都点上花灯,又是一年好收成。”
与唱美酒加咖啡不同,这次唱歌带有浓厚的乡情,情感充沛。在他依旧沉浸梦幻中的塞北冰霜时,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即使这群大学生对挑衅者再有意见,他们也不得不感叹这才是民歌的样子。
“非常感谢周先生的表演,你真令我……我不知道该用什么词语形容。嫉妒……令我嫉妒啊!”杨旋再次上台,由衷地夸赞着周朝先。
“你的歌声得到了在场上千人的认同。”杨旋招呼后台的人,再搬上一把椅子,他觉得这么表演非常不错。
周朝先微笑地说了句:“你的唱功也好。”
“那我可就当真了!哈哈哈。哟,我的成绩出来了!”杨旋装作紧张的样子接过卡片,没了笑容,紧皱着眉头说道:
“看样子老师对我不太满意。舞台表演:85、86……唱功:88……创作……0……我接受老师们的批评,决心要创作一首歌!”
显然几位教授用了两种不同的评判标准,他们维系着心中的公平公正。
周朝先没有下去,而是坐在椅子上。这时胡得夫走了上来,他后面跟着一个乐团。
一个身材魁梧,大方脸的家伙就在胡得夫后面。周朝先认出来那人是万沙浪,穿着少民的服饰。
“你唱的真好听,让我压力倍增啊!”胡得夫坐在一旁,面对着话筒夸赞着周朝先,
“既然周先生唱的是民谣,那我也唱一首民谣。这首歌已经在卑南族流传几十年了,每到丰收的季节,我们都会歌唱。《美丽的稻穗》”
音乐响起,极具原住民特色。万沙浪的乐队经常表演这类歌曲,已经得心应手。
胡得夫开口就是卑南语,唱法很像布鲁斯。美丽与悲壮共存,许多少数民族歌曲都有这种力量。
周朝先听过这首歌,当年在部队里,就有卑南族的人会唱,词意大概是在前线回忆家乡水稻将要收割等田园风光。
不得不感叹,这群大学生已经想好了策略。周朝先唱什么歌,他们就拿出什么类型歌曲对垒。
不知道一会唱《乡愁四韵》,他们是不是也找一个现代诗改编的歌曲。
周朝先很期待,毕竟杨旋的《中国现代民歌集》还没有创作出来,宝岛还没有拉开民歌运动,改编现代诗歌的浪潮还没有开始。
《美丽的稻穗》结束后,周朝先的成绩出炉了,比《美酒加咖啡》高一些。
这次杨旋没有上台串场,站在后台正与李叒泽争论,似乎对他选的歌曲不满……或者说不安。
周朝先独特的吉他演法让懂行的老师们正襟危坐,收起了漫不经心的神情。他们很奇怪这种吉他演奏的方式,非常罕见,或者说仅见。
“他这种表演的方法更接近于古琴?”其中一个教授不确定地说道。
其他人纷纷点头,想起来民族乐器表演时会听到这种形式,只是一时音色不同,没想起来,被他这么提醒,这才恍然大悟。
“我们能不能把他特招进来?这简直是……”
“天才!”余光衷听到周朝先唱起他的乡愁四韵,歌声里有着对祖国的思念。唯一疑惑的是,这首诗他还没有发表,只有小范围内的朋友们知晓。
这个年轻人听谁讲的呢?
他能未卜先知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