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周朝先
- 1971文娱黄金时代
- 你是我的茉莉花茶
- 2790字
- 2025-04-21 09:18:52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这寥寥数语,对于一个年仅19岁,本应怀揣着青春与热血的年轻人而言,无疑是沉甸甸的。
可当这个年轻人的思想历经了风暴般的洗礼和重塑后,这话语便仿佛寻得了一丝隐秘的契合。
1971!风云变幻的一年。
一辆公车(公交),在宝岛省会街头行驶。空气中刺鼻的汽油味混杂着脚臭,毫不留情地钻进鼻腔。周朝先皱了皱眉,巴士远不如留学时那么干净整洁。
嘎吱!
巴士停靠在路边,他迈着略显沉重的步伐走了下来,望向*国二村那熟悉又陌生的广场。
老旧的时代,像是一件不合身的裤头,勒得蛋蛋疼!
周朝先是一名“留学生”,不同于其他同学或许会踏上“来台大,去美国”的路线,或是千禧年后“去大陆,求发展”这一新选择。
没错,周朝先对此无比清楚,因为他在“未来”留过学,吃的可是未来墨水。
上午十点来钟,阳光逐渐变得炽热。他进村路过广场,说是广场,其实不过是一个长五十来米、宽三十米的空地,此刻却热闹非凡。
小贩们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各种农贸产品琳琅满目地摆放着,鲜嫩欲滴的青菜,饱满圆润的水果,还有活蹦乱跳的鱼虾,在简陋的摊位上尽显生机。
眷村的女人们大多挽着菜篮子,背着咿呀哭闹的娃,手里再牵一个走路还摇摇晃晃的小家伙,屁股后面甚至还跟着一个流着鼻涕、懵懵懂懂的毛头小子。
“老板,便宜点嘛,我经常买,你咋就不能行个方便!”女人实在杀不下价,也绝不甘心,双手叉腰,眼睛一瞪,转而要求道:“那总得给我搭些小葱、蒜头之类的吧,不然这生意可没法做咯!”
周朝先为躲避拥挤人群,贴着广场北边的司令台走。司令台叫着威风,平时却纯是个摆设,这东西只有开大会时,村长才在上面叽叽哇哇地讲一些无聊精神与口号时,才派上用场,平时就是挂电影的幕布用的。
司令台北面就是自治会的房子,再往前走,胡同第一户便是周朝先的家。那是一座独门独院的二层小楼,在一片连脊的平房中显得颇为突兀。
眷村房子乍一看规整有序,细细瞧来,却到处都是违章建筑。私自接的小二层歪歪斜斜,仿佛一阵大风便能将其吹倒;水龙头旁锅碗瓢盆随意堆放着,杂乱无章;根根竹竿架上挂着各色的床单,偶尔一阵风吹过,隐约能看到晾晒其间的香肠。
或许,也只有这般穷困与杂乱,才是真实的烟火气。
周朝先伫立在家门口,母亲早亡,父亲病故,一年多没有回来,院子依旧干净整洁。想来是五位干爹平时过来帮忙打理。
他轻轻推开门,把包里的衣服一件一件整齐地放进柜子里,木柜上还印着U.S.A,显然木板是霉军援助某些军火的箱子。
半身镜中映出一张英气逼人的脸庞,身高183,人送外号“小狄龙”。
问狄龙年轻时到底有多帅?
答:“……”
“朝先?”
“朝先!”
窗户的玻璃上贴着一张脸,头发花白稀疏,脸上有一道深深的疤痕,咧着嘴笑,看着很狰狞。
不多时他就进了屋,腰板很直,老旧的军制衣服洗得发白,布满老茧的手掌重重拍在少年肩头,“没事就好,没事就好。”
“干爹,我能有什么事,身体棒着呢!”周朝先撸起袖子,用力挤着肱二头肌,证明自己的健壮。
“嗯,不错。你可要好好活着,我们几个还等着你养老送终呢!哼,陈贤耀怎么办事的!怎么就没保住你呢!”黄炳仁是快退伍老兵,自打来宝岛就没有再娶妻生子,最后在周朝先的老爹坚持下,认了这个干儿子。
“陈叔也有他的难处,我年轻力壮,在哪都能混口饭吃。”
“这是难不难的事儿吗?走走,去自治会,我倒要看看他怎么说。”黄炳仁冷哼一声,167的个子,此时像把利刃,透着不容置疑的气势。
周朝先没办法,换了一件老爹生前的白衬衫,仔细地扣好每一粒扣子,又认真地踩上一双军靴,跟在干爹黄炳仁的身后。
炎热的天气,窄窄的胡同口眷村妈妈们疾步回家做饭,额头上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
周朝先一刻不停地与遇到的人打招呼。这是礼节,哪怕正与人打架,遇到了也必须喊:“陈妈妈、王妈妈、李妈妈……”
一些喜欢开玩笑的妇女,嚷嚷着:“真是壮小伙子了,明儿,我给你介绍个对象,好让黄三哥抱孙子!”
相较于“留学”时的生活,此时的宝岛更加接近传统儒家文化。周朝先对“留学”的事情还有些疑虑,想等一件事情,好确认他的“留学梦”到底是不是真的。
那就是1971年10月联合国……
没几分钟,他们就到了自治会。周朝先看到对面的榕树下有不少女人正在等他们的丈夫下班,一边闲聊一边时不时望向路口。
转身一进屋,嚯!“干爹沙龙”啊!
周朝先一连喊了四声干爹,声音洪亮而恭敬,然后在下手位坐下,要是酒局,鱼都得多上几盘,鱼头一定朝着几位干爹。
“朝先退下来了,陈贤耀的儿子早早因为心脏病没入伍。再推人已经来不及了。”
“谁说不是呢!陈贤耀也不知道怎么搞的,就不能争取一下吗?”
周朝先知道他们说的是什么,当初去入伍,就已经安排了进步的路子。他只需要不犯错,慢慢熬,在陈叔和老爹恩师的帮助下,应该能站稳脚跟。起码能混个校级当当,但因为一场大病,一切都泡汤了。
这时,一阵汽车鸣笛的声音打破了屋内的交谈。眷村的男人们下班回来了。紧接着一阵脚步声,进门一个穿着军装,看着很英武的男人走了进来。
他的头发很有特点,有一条刘海是白色的,看着很时髦。
“呦,几位老哥都在啊?”陈贤耀走到会议桌前,手按在周朝先的肩膀,不让其站起来。
“就没有回旋余地吗?”黄炳仁“嚯”地一下站起身,瞪大了眼睛,挤着眉毛,本就黝黑的脸此刻仿若锅底,大声质问道。
陈贤耀摇着头,解释道周朝先住院的事情早就传开了,都以为他会病死。医院都开了病危通知书,让自己把人带回去。他这样的身体,这样的病情,怎么看也不能再从军了。
有些事,不上秤没有四两重,可要是上了秤,一千斤都打不住。
“炳仁哥,不是我不帮忙,是师座都发话了,不论结果如何,都让他回来。万一真有个什么闪失,我怎么跟周大哥交代。”
一说到传宗接代的事情,屋内半百的老干爹们不说话了。
“招娣、盼娣、望娣、想娣、念娣……仇娣。唉,传宗接代的事情,成了大部分中国人头等大事。等什么时候变成胜男、超男……才不那么重男轻女。”
周朝先内心感慨,手摸到一张报纸——《国语日报》,专门普及国语用的报纸,上面天气预报说,最近宝岛北市的天气迎来了最热的时候。
“梦不醒来该有多好啊!”
“梦里有手机、有电脑、有空调、有抖音、有外卖。坐在家里就能约空姐……”
周朝先半年多的梦境,让他在那个世界内地活了几十年,无风无浪,除了四处求学,人生没遇到过什么大事。见识了什么叫中国速度。也见识到了宝岛人从字正腔圆老国语到“你很机车哎”的嗲音。
再转身梦已醒,白色的围帘,浓厚的消毒水味,再次成为宝岛眷村少年。
几个干爹见事情没有回旋的余地,开始为周朝先的生计想办法。
“哥几个跑跑关系吧,既然朝先回来了,起码要有生计。厨子怎么样?饿不死!”
“去工地学施工?现在到处在搞房地产开发。”
“都行,哪条路都能活得很好,再差还能差过战场吗?”
“哈哈哈!说得对,那话怎么说来着,未来可期!”
会议室内的“大人们”似乎已经为他找到了前程,开心地交换着意见。
边边上的周朝先手指在宝岛北市天气预报的位置画圈,想到了一个小生意,可以过渡一下,先赚些启动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