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镇遏使
- 大唐:我一个贪官懂点科学怎么了
- 小二拿笔
- 2135字
- 2025-03-18 00:01:32
秦淮的‘异想天开’把李翛二人逗乐了,茶都喷了出来。
他两万,我两千,让他改成我的分支?
秦淮没有理会二人的嘲笑,一本正经的念起了一段话:
“元和十四年春,圣人诏,诸道外镇兵并令刺史统辖。”
秦淮念的这句话,李翛他们自然能够听懂。
这是他们今年年初收到的宪宗诏令。
圣人要求,各道外镇的军队都由刺史统辖。
李翛身为浙西道观察使兼任刺史,按照诏令要求,以后镇海军也归他节制。
可是实际情况是人家张子良压根就不理他。
既不听调,也不听宣。
李翛听到秦淮重新提起这个诏令,露出一个苦涩的笑容说道:
“镇海军张子良两万人,我这里只有两千人,我如何能节制他?”
“使君,不需要您真的节制他,如果软的他们不答应,你直接下军令,宣布他们改名为镇海军西路军就行。”
虽然我节制不了你,改个名字总可以吧。
“可是这样,有什么用呢?”
“这样您的两千牙亲军就是正儿八经的镇海军,您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扩军了。”
“要是惹恼了张子良,他派人打过来怎么办?”张坚在一旁伺机问道。
“这可是谋逆,他敢吗?使君做事,全凭圣人诏令,天然占理。况且,张子良的两万军也就是比我们厉害而已,周边的节度使哪个他也不敢惹。”
秦淮对自己的判断非常自信,继续说道:
“若是张子良小范围袭扰我们,正好给了使君扩军备战的理由,若是敢兴兵来犯、不死不休,使君只要能够保证跑回长安即可,自会有讨伐诏令等着他。”
“可是如此一来,我就彻底丢了浙西道了。”
李翛抱怨了一句,忙活了一大圈,还是丢了浙西道。
“可是张子良也成了叛臣,下场未必能好到哪里去。”
见李翛还没下定决心,秦淮又说道:
“使君,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您与敌人,已是狭路相逢,唯有‘舍得一身剐’的勇气,才能逼得对方让步。”
“否则一退再退,最后只会无路可退,死路一条。”
李翛想要获得喘息之机,必须拿出鱼死网破的态度,才能逼得张子良认清现实,答应给他牙亲军正名的要求。
这是今天秦淮对李翛最后的劝诫。
李翛要是听了,这事就还有缓儿。
要是不听,秦淮估摸着自己得去造六分仪了,大唐他估计是不好待了。
...
三人低头呷茶,久久不言。
敲门声响起,邱大伟把打磨后的铁铸鼎送了进来。
“秦淮,这个鼎真不错,我可就收下了。”李翛把玩着这个一尺见方的小鼎,颇有些爱不释手。
“大关炼铁场,在你的调教下,确实别出心裁,当得一个奇字。”张坚也是及时送上助攻。
“秦淮,你竭心尽力为我谋事,倒是我疏忽,一直未曾顾及你的诉求,今日难得聚这么久,有什么想法,说与某听听。”
听到这里,秦淮心里长舒了一口气。
本来今天的目的就是借助视察的好效果,求得他想要的东西。
结果后面的谈话,被他搞得过于沉重了些。
他刚刚一番奏议,一连提了浙西道敏感词的李锜、谋逆之说、与镇海军撕破脸三件事,单独拎出来哪一件,都是了不得的大事。
三个人确实都需要缓一缓。
“幸好你发问了,我还正愁找不到时机开口呢。”
上级有赏赐,秦淮就不能再当成同侪议事那般随意。
他站起身,郑重行礼:
“感念使君挂碍,为您谋事乃是下官职责所在,不敢提什么诉求。”
“只是刚刚您也看到了,我大关的薄弱之处便是巡防,大关现在处于风口浪尖,既是使君强兵备战的基础,更是歹人觊觎的目标。”
“所以,下官斗胆,向您讨一个军职。”
秦淮的诉求合乎情理,最关键的是,他是站在‘为使君谋’的立场上提出的。
“哦?是什么军职?若是致果校尉什么的,可对不起你的功劳。”
秦淮顿了一下,肃容道:
“镇遏使。”
秦淮本来想要的职位是团练使,这个职位是军政结合,属于是地方自卫体系的常设职务,多由行政长官兼任,比如李翛,同时也是润州的团练使,只不过县一般是没有这个职位的。
秦淮最开始觉得这个职位主要是民兵自卫性质的,虽有一定的独立性,但是没那么敏感,成功率会比较高。
可是话到了嘴边,秦淮却是改了口,索要了镇遏使的职务。
所谓镇遏使,是指为应对地方叛乱或外患,在军事要地或边境地区临时设置镇遏使,负责弹压动乱、镇守要害。
具有非常明确的军事镇压属性,独立性强、自主权大,甚至可自行募兵、征税。
算得上一个小型的军事专权组织。
秦淮也是真敢想,职务本身没什么,关键是背后代表的涵义。
这是相当于让李翛直接赋予大关炼铁场‘军事重镇’的属性。
打个简单比方,如此一来,大关就不属于行政官可以管辖的了。
哪怕有一天丹徒换了县令,也跟大关炼铁场没有丝毫关系。
大关炼铁场从此只有一个话事人,就是大关镇遏使。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秦淮此举,打的是‘求其上者得其中’的算盘。
...
议事厅出奇的安静。
这一次,就连一直在旁帮腔的张坚,也是没有说话,甚至没有任何表情,生怕李翛产生什么属下‘勾结’的误会。
帮你恶心一下张佑没问题。
帮你讨要镇遏使,那我是嫌活得不够长了。
秦淮也是略有些紧张。
这一步,对他来说,至关重要。
为了达成今天的目的,他铺垫了非常久的‘忠于李翛’的人设,这次全力做好‘视察’的接待工作,也是在铺垫‘大关炼铁场’对于浙西、对于他李翛的重要性。
人是忠诚的。
大关是重要的。
让忠诚的人去重要的地方任职,是牢固不破的用人定律,千古不变。
如果秦淮此次求职没有成功,那不是定律错了,而是他苦心经营的人设并未获得认可。
李翛沉吟良久,坐正了身子,缓缓道:
“张坚,如今形势危急,当行非常之法,你回去便拟章程:”
“从今日起,大关成为润州重镇,由秦淮担任首任镇遏使。”
秦淮听罢,激动异常。
成功了?
“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