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课改前沿

以培训助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区域经验

——以深圳市宝安区小学语文“薪火计划”为例

陈慧华

(深圳市宝安区教师研修学院)

摘要:青年教师已能站稳讲台,具备娴熟的教育教学技能,在教学上能独当一面,甚至在一些教学比赛中开始崭露头角。但处于这一阶段的青年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也常常面临着许多困境。为解决这些发展困境,深圳市宝安区启动了培训周期持续3年的中小学“薪火计划”骨干教师素养提升项目,用以培训助力区域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成长,并取得了较为明显的实践效果。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青年教师培训;薪火计划;小学语文

入职5年后的青年教师已经站稳讲台,具备娴熟的教育教学技能,在教学上能独当一面,有些甚至参加过市、区教学比赛,拿过各种奖项,可谓崭露头角。但是,处于这一个阶段的青年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也常常面临一些困境。如:由于课程针对性不强,拼盘式的研训课程不能满足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需求,而时间短,碎片化的研训时间就像蜻蜓点水,不能持续为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提供动力,导致平时研训活动缺乏体系,对其专业发展起不到推动作用。[1]加上学校除教学以外的工作多而琐碎,磨掉了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时间和精力。教师疲于应付完各项工作后,很难静下心来潜心学习和思考。[2]同时,由于缺少良好的竞争机制,也容易滋生惰性,不少青年教师安于现状,不会主动寻求专业发展。[3]基于此,为破除这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遇到的困境,深圳市宝安区于2017年启动了培训周期持续3年的中小学“薪火计划”骨干教师素养提升项目,小学语文是首批参与实践的学科之一。笔者作为该项目的具体负责教师,基于对该项目的组织与实施经验,尝试总结与反思其培训组织架构、运作方法及实施效果等,以期与业界同行更好地交流青年教师成长与培训经验,共同助力青年教师发展。

一 “薪火计划”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的实践模式

“薪火计划”小学语文项目,主要是依托对口高校的系统培训课程体系,着力于一线教育教学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研修。在3年的项目实施时间里,通过高校的优质资源,对培养对象的课堂教学、教育科研等方面展开专业指导。和传统的师资培训相比,该项目更强调学科性、系统性和专业性。因此在选拔培养对象时,我们是在教龄有5年到10年,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和培养潜力的小学语文青年教师中择优录取。力求经过3年的培养,帮助骨干教师成长为区域学科带头人或名师,带领其他教师开展校本教研或工作室活动,起到辐射引领的效果,促进区域教师专业发展。项目组合作双方经过前期的课堂教学观摩、项目学员访谈以及对区域教师专业发展整体规划目标,形成为期3年、按模块分段实施的“薪火计划”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素养提升项目培养方案,共四个模块(见表1)。

(一)集中研修,确定研究方向

61名“薪火计划”学员教师到合作高校参加为期2周的集中研修。这一模块邀请高校各研究方向最资深的教学名师为学员教师授课,通过对古代汉语、现当代文学、文艺学、古代文学、语文教育、民间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教育学、心理学等不同方向课程的安排,学员能够迅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为之后两年的项目学习奠定深厚的基础。

表1 “薪火计划”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素养提升项目培养方案

(二)制订导师制学习计划,开展一对一个性化指导

集中研修结束后,学员教师返回工作岗位边进行教学实践,边确定今后两年的教学专业研究方向。合作高校根据教师们初步确定的研究方向和主观需求,组建6—8人的研究小组,各组分别是古代汉语组、现代汉语组、古代文学1组、古代文学2组、现当代文学组、民俗与民间文学组、比较与世界文学组。每个研究小组安排一名学术导师,一名实践导师和一名科研助教进行专业指导。学术导师从高校文学院各系所中最适合担任导师的教学骨干中邀请,主要负责学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学术研究能力的提升;实践导师从高校所在城市的小学语文一线教师中能力最为突出的老师中邀请,主要负责学员教师教学能力和学校活动能力的提升;同时,邀请各学术导师的优秀研究生来担任助教,负责安排小组内的教研活动及基本学术问题的解答。在为期两年的导师制培养模块中,导师团队通过线上线下开展学术、教学指导活动,学员教师在导师指导下备课、授课、观课、议课,讨论课题研究问题,专业理论和教学实践得到迅速提升。

(三)跟岗实践,感受当地名校教学特色

根据学员教师课题研究方向,分组安排到当地6所名校进行9天的跟岗实践。学员在跟岗学校全程参与科组教研活动、学校社团活动,感受校园文化,分享上课、观课心得。学员通过和跟岗学校老师的互动交流,对当地教育产生更深的认识,有助于启发教育智慧,拓宽教育视野,提炼自己的教育思想。

(四)示范教学,发挥辐射引领作用

学员教师经过两年多的学习和实践,积累沉淀了相当丰富的教学知识和经验,个人的教学风格也在逐步形成阶段。为促使学员提升研究能力,同时也为凝练和生成系列研究成果,在相关部门和学校的支持下,要求每位学员教师至少进行一次区域范围优质课示范展示、学科讲座,到薄弱民办学校支教,成立个人“薪火计划”工作室,以点带面,发挥“薪火计划”骨干教师辐射引领作用。

二 “薪火计划”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的实施效果

项目实施以来,模块化的培训课程受到学员教师的极大欢迎,主要原因在于:课程依据该项目教师发展规划要求与学员自身发展需求量身定制;每个模块目标明确,针对性强,每完成一个模块,学员一方面的技能与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每个模块有机组合,协调发展,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激发了学员学中用、用中学的积极性。每个模块有较长的学习或实践周期,学员能得到较系统和充分的指导。经过近3年的培养,学员教师反馈个人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得到质的提升,教育视野更加开放,真正从课程层面、核心价值素养方面重新建构语文教学观,课堂教学更加扎实,个人教学风格趋向成熟。

(一)助推教师走上专业发展的道路

项目课程的第一模块是帮助学员教师确定课题的研究方向,作为有着数年教学经验的青年教师,他们在选题之时往往会联系平时教学实践中经常出现的教学问题或困扰,然后以问题为导向,确定研究课题。在本项目开始之前,许多学员教师并没有真正独立开展过教学研究,对教育科研的态度也是敬而远之,但是参加了“薪火计划”项目后,在任务驱动下,学员教师能从自身兴趣和教学实践出发,开展课题研究,大部分学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阅读了专家导师推荐的专业书籍,开展课堂实践,案例论述、课题研究的过程也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到了课题研究后半时期,学员不仅发现自己的教学问题迎刃而解,而且也获得做科研的方法和乐趣,提升自我成就感,助推教师走上专业发展的道路。

(二)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

“薪火计划”项目选拔的学员来自区内各个学区不同学校,这些学员平时除了参加教研培训活动能见面交流外,其他时间大都忙于教学和处理事务,没有更多机会沟通。项目开展后,每年组织的1—2周的集中研修和跟岗实践,给学员教师提供了充分交流学习的空间和时间。教育专家、一线名师和学员教师一起构建成一个学习共同体,通过线上线下的讨论和互动,在很大程度上能起到启发学员思维、点亮教育智慧的作用。此外,学员还通过班级、小组微信群、QQ群分享学习资源、讨论平时的教学问题、上传学习成果,通过这些方式,学员之间能关注彼此的学习成果,互相鼓励评价,发挥了教师学习共同体的互联互动作用,积极促进教师不断成长。

学员在感悟中也提到,结识一批热爱小学语文教育的人,他们的坚定与执着,他们的睿智与灵动,他们勤奋与刻苦都深深打动着我影响着我;与康震、李小龙、李山、吴中豪等著名教授面对面交流并聆听他们的教诲,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与王文丽、张学青、张聪、管建刚、丁慈矿等一线语文名师同台上课,深入交流,对学员来说,感受颇深,受益匪浅。他们给了学员一个共同的信念:那就是把教育当成自己的信仰,做一名勤于读书、善于思考的教师。

(三)发挥骨干教师引领辐射作用

“薪火计划”项目的初衷是培养区内青年教师成长为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让教育精髓薪火相传,带动区域整体教师队伍发展。直至目前,学员在《教育学》《小学语文教学》《广东教育》《小学教学设计》等国家、省级杂志发表论文十余篇,学员主持或参与国家级课题1项,省市级8项。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学员发挥引领作用,带动科组团队录制的视频网课成为市、区空中课堂优质资源,内容丰富,涵盖朗诵教学、整本书推荐阅读、古诗词、绘本等多种课型微课,促进区域教师专业发展。除此之外,项目组还通过到薄弱民办学校支教、成立个人薪火工作室等方式加强学员教师辐射引领作用,促进更多教师提高教学水平,以此提升区域整体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