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弘文励教 薪火相传: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论文集
- 深圳市宝安区教育局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主编
- 3563字
- 2021-09-28 15:35:21
小学低年级句子教学方法的探究
周惠静
(深圳市宝安区清平实验学校)
摘要:小学低段句子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教会学生说和写完整规范的句子。在教学的实践中,采用句子元素分解教学策略,通过二素到四素句的学习,学生可以初步掌握说、写完整句子的方法。在学习和训练中通过小组合作和课堂小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低年级学生由表面的认知走向习惯习得和使用。
关键词:低年级学生;元素句子;策略探究
本文主要以探究小学低年级句子教学的方法为主,研究对象是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让他们学会完整地表达语句的方法。
一 小学低年级句子教学的现状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与内容中,针对1—2年级学生在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方面都有明确的目标,恰恰句子教学却未规定有明确目标。句子教学十分重要,用词造句、阅读理解,还有写话中我们都离不开句子的学习。句子的学习在小学低段的语文学习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我们不能越过句子教学进行其他语文学习,要提高对句子教学的重视度。
但同时我们也面对着客观的问题。首先,一、二年级的学生虽然在口语表达上比较成熟,但是书面语表达还会出现独词句、双词句等。其次,学生刚开始进入语文基础学习,例如拼音、生字的识记和书写,组词,对句、段、篇的学习还比较陌生。最后,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理解能力还不够成熟。这要求在句子教学中,教师的讲授方法要比较直观和形象,尽量做到“浅入浅出”。
句子的教学与语法的学习是不能分割的,然而一、二年级小学生的抽象思维构建还没有完成,对于语法的一系列抽象的概念、定义很难理解,相对于抽象思维,低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较占优势,我们可以运用可视化的、形象的符号,简单的公式、图片,代替抽象的概念、定义。从学情出发,四素句更适合低年级学生句子的学习。首先,它以图示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把抽象的理论直观形象化。其次,它淡化句子概念和规则,帮助低年级同学掌握句子的成分。最后,低年级学生可以独立完成说、写完整句子。同时,四素句对完成看图写话的构思也有帮助。
二 元素构句的模型
元素是一个句子的最基本成分。对于“元素”的解释,《辞海》中是这样表述的:“构成物质的基本原料,即用普通化学方法不能再分解的物质。”这个词语也多见于化学学科领域。在化学中元素是不能再分解的物质。“元素”即要素,也就是构成句子的要素,通过运用这些要素最终构建表意清晰的完整句子。本文中的“元素”主要是指记叙的四个要素,即人、事、时间、地点。元素构句就是把元素说、写在一个句子里,从而构建成一个表意清晰且完整的句子。所谓的“一素句”“二素句”等是因为句子中包含元素的数量不同而命名的。一个元素构成“一素句”,这样的句子在我们的生活中比较常见。例如:“加油!”“来。”“我?”等,能够通过一个元素就将意思表达完整;同样,由两个元素构成的就是“二素句”,如:“花开了。”“车来了。”,等等;由三个元素构成的就是“三素句”,如:“晚上,我们去看萤火虫。”
通过上面的举例,我们可以把这些元素构句总结成直观可视的公式:“一素句”是“谁”“做什么”“怎么样”,由一个词语构成;“二素句”是“谁”+“干什么”或者“什么”+“怎么样”;“三素句”是在“二素句”的基础上再加一个元素,这个元素可以是时间也可以是地点;“四素句”是把记叙的四个要素(人、事、时间、地点)说、写在一个句子里。如表1。
表1

三 小学低年级句子教学的策略
(一)认读完整的句子
一、二年级的同学虽然对定义式的概念不能够完全理解,但是他们的模仿和观察能力很强,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我首先让同学们在读文段的时候,先标段落,再标句子,学到哪段就标哪段。让同学们数数段落中有多少句话,这样同学们就要关注到标点符号,尤其是“!”“?”“……”同学们先认识了什么样的句子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在写的时候头脑中才会有模仿的样子。然后,我们在学习中带着理解和感情一遍一遍地朗读,这个过程,是一个积累语感的过程。在同学们的句子知识库里有了一定的积累后,我们再举例子讲解句子的时候,学生们就不会陌生,他会因为他记得这个句子而高兴,从而激发他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二)给图式,学写完整的句子
低年级学生学写完整句子,初学时,我们先给同学们搭建“台阶”“支架”,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依次进行学习。
首先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元素句。例示:
我?
来。
加油!
同学们观察这三个句子的特点,可以小组总结发言,学生们得出一个惊喜的结论:一个字加标点构成了一句话。我们从这个例子知道了句子中的一个成员就是一个元素,这个句子除去标点只有一个成员,这就是一素句:谁、做什么、怎么样,一素句是以这三种图式呈现的,我们一起看第二组句子。例示:
雨停了。(《雷雨》)
我长大了!(《笋芽儿》)
春天来了!(《找春天》)
这组句子是由两个元素构成的:谁+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我们就叫它二素句,我们一起看一下表2。
表2

同学们虽然不明白什么是元素,但是他们通过列表和图式,知道了句子是由这些元素构成的。在课堂训练中我们提供给学生元素句构成的图式,同学们从简单的一素句到二素句进行训练,基本都能熟练掌握。
在学习一、二素句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三、四素句的学习。首先列举了三、四素句的图式,见表3。
表3

老师让学生对比三、四素句,同学们发现四素句比三素句写得更加具体,三素句比二素句和一素句写得更具体。老师及时肯定了学生们的观察和思考所得出的结论,同时又提出了问题:三、四素句比二素句多了什么元素?这时我再出示一组句子:
树叶落了。(二素句)⇨秋天,树叶落了。(三素句)
小明踢球。(二素句)⇨小明在公园里踢球。(三素句)
青蛙呱呱叫。(二素句)⇨夜晚,青蛙在池塘里呱呱叫。(四素句)
请同学们读这三组句子,注意观察红色的词语,为了强调表示时间和地点的词语运用得准确、符合生活实际,我进一步追问:把“秋天”和“夜晚”互换或者把“公园里”和“池塘里”互换可不可以?同学们思考到:秋天才会落叶,青蛙是生活在池塘中的,小朋友是不会去池塘里踢足球的。老师及时总结:时间元素、地点元素在写句子的时候是不能随便写上去的,要根据实际情况或事物的发展规律写句子。需要强调的是,四素句并不是适合所有的造句,还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完成。
通过课堂上对元素句子的学习,加之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的训练,同学们说、写完整句子有了很大的进步,尤其是在看图写话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学生在写作中,四素句往往会出现在第一段中,什么时间、什么地方、都有谁、做了什么事情,表达完整、准确、病句很少。
(三)激发兴趣,小组合作写完整的句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句子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同学们在小组间竞赛中、小组合作中更加熟练地掌握了说、写完整句子的方法。我们在课堂上开展了“一素开花”,在学习一元素句的时候,我给出语境,让同学们接。
我说:秋天来了树叶纷纷飘落,你们会感叹道……
学生们接:“啊!”“好美啊!”“真美啊!”
我说:我走在山间小路上看见一条蛇,我大喊道……
学生们接:“蛇!”“跑!”“怕!”“呜……”
在学习二元素句的时候,我们开展了“元素小火车”,“元素小火车”从哪里开,每一列都举起小手,我先给“二素句”的图式:谁+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小火车头选了哪个图式,整一列就要一直开下去。第一列六名同学就这样开下去:
我跳绳。
我游泳。
我跑步。
我踢球。
我唱歌。
我读书。
在学三、四元素句时,小组开展了“芝麻开花,节节高”,四人组成一个小组,第一个人说“一素句”,第二个人在“一素句”的基础上说一个“二素句”,以此类推,第四个人就要说一个“四素句”。
第九小组展示:花。➡花开了。➡清晨,花开了。➡清晨,阳台上的花开了。
每个小组都做了精彩的展示,通过展示,可以发现孩子们不仅学习说、写元素句的兴趣高,而且效果也很好,同学们基本掌握了说、写完整句子的方法。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会在说、写完整句子的基础上,开展说、写具体句子的方法学习,通过可视、直观的图式法教会同学们怎么样加定语和谓语。
总之,通过教学实践,低年级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可以初步掌握说、写完整句子的方法,但是我们从低年级学生认知和发展的规律上也明白:这种方法的掌握是机械的,是通过外部事物的介入和影响而习得的,在学生的个人知识储存库里作为一个表象的存在,并不是一颗句子知识的“种子”,在接下来的句子教学研究中还要不断深入地探讨、尝试,找到那颗可以生根发芽的“种子”。低年级句子教学不是一个简单的知识点的习得,而是一种语言能力的提升,一种语言表达方法的掌握,它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既要尊重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要了解学情,运用适合的学法进行指导学习,这样才能让孩子在不失兴趣的情况下学习语文知识,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