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基准回归

首先设定基准回归模型考察法定缴费率对企业实际参保的影响:

式中,i为企业;t为年份;Y为企业的养老保险的缴纳情况;R为企业面临的养老保险政策缴费率;X为企业其他特征的一系列的控制变量,同时控制了一系列的固定效应,包括省份、行业和时间的固定效应;ε为随机扰动项。

首先研究政策缴费率高低对于企业参保程度的影响,此时式(2-1)中的Y表示全部企业的参保程度。将企业的参保程度分解成两种情况:一是企业选择参保,为了验证政策缴费率对企业是否参保的影响,式(2-1)中的Y就是二值变量,1代表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0代表没有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二是企业在参加保险后选择少缴纳或者部分缴纳政策规定的养老保险金,为了验证这一影响,采用参保企业的参保程度指标来衡量Y。在式(2-1)的基础上,为探究异质性的影响,进一步研究不同类型的企业面临政策缴费率的高低所做出的不同反应,设定了如下模型:

式中,D为不同企业的特征变量,而D与政策缴费率的交叉项的系数γ2则表示不同类型的企业对于政策缴费率的异质性反应,其余变量的设置同式(2-1)一致。异质性主要考虑以下三类企业特征:①所有制类型;②企业规模;③劳动密集型企业。其中企业规模用总资产来度量,而劳动密集型企业则采用人均固定资产的高低来度量,人均固定资产低则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

从表2-1第1列可以看到,缴费率对企业的参保程度有负向影响,缴费率每提高一个单位,企业的参保程度就会下降0.609个单位。企业年龄和企业资产对企业的参保程度有正向影响,人均固定资产对企业的参保程度有负向影响。而出口占比对企业没有影响,这与封进(2013)得到结果不同,本书使用的数据是2007—2011年的企业数据,这正处于后金融危机时代,宏观层面上国家在积极调整出口导向策略,微观层面上企业面临外需不足的特点,因此企业面临的外部竞争弱化,外向型企业和内向型企业对于参加养老保险的激励不存在显著性差别。在所有制方面,同国有和集体企业相比,非国有和集体的企业的参保程度都比较低,而其中民营企业的参保程度是最低的。

表2-1的第2、3、4列分别汇报了政策缴费率对企业所有制、规模、劳动密集型的异质性影响。第2列所有制与政策缴费率的交乘项显示,政策缴费率对民营企业的参保概率影响最大,随着政策缴费率的增加,民营企业具有更高的逃避缴纳社保的概率。第3列企业资产与政策缴费率的交乘项显著性为正,这表明资产规模越大的企业受到政策缴费率的负向影响越小,即中小企业参保概率更容易受到政策缴费率的负向影响。第4列人均固定资本与政策缴费率的交乘项显著性为正,即人均固定资本更高的企业受到政策缴费率的负向影响更小,换言之,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参保概率更容易受到政策缴费率的负向影响。

表2-1 全部企业参保程度的回归结果本书也使用Logit和Tobit模型回归,回归结果不影响基准结果,准回归结果报告的是OLS回归的结果,后文相同。

注:①括号内为稳健标准差。②∗∗∗∗∗分别表示在1%、5%和10%水平上显著,所有制的对照组为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③控制了地区和时间以及行业固定效应。

表2-2和表2-3的回归结果显示了缴费率对企业参保程度的分解效应。首先,缴费率过高都对企业是否参保和参保后的参保程度产生了负向影响。其次,根据表2-1的异质性的结果并结合表2-2和表2-3可以发现缴费率对民营企业、中小规模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影响更大,并且这一影响主要体现在是否参保上。

表2-2 企业是否参保的回归结果

注:①∗∗∗∗∗分别表示在1%、5%和10%水平上显著。②其余控制变量和时间、地区、行业的固定效应限于篇幅未报告。

表2-3 参保企业参保程度的回归结果

注:①∗∗∗∗∗分别表示在1%、5%和10%水平上显著。②其余控制变量和时间、地区、行业的固定效应限于篇幅未报告。

上述回归分析的主要发现有:养老保险的政策缴费率过高会降低企业的参保程度,并且对民营企业、中小规模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影响更大。其中,将政策缴费率对企业的参保程度进行分解发现,缴费率过高对企业参保概率和参保企业的参保程度都有负向影响,但异质性分析时发现政策缴费率更多地影响了民营企业、中小规模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参保概率,而对参保企业的参保程度的影响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