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改过
左传·宣公二年(节选)
曰:“吾知所过[1]矣,将改之。”稽首[2]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3]。《诗》曰:‘靡[4]不有初,鲜[5]克[6]有终。’夫如是[7],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8]之固也,岂唯[9]群臣赖[10]之。”
◆ 注释
[1]所过:所犯的过错。
[2]稽(qǐ)首:叩头至地,是九拜中最为恭敬的礼仪。
[3]善莫大焉:没有比这更好的事情了。
[4]靡:没有。
[5]鲜(xiǎn):少。
[6]克:能,能够。
[7]如是:像这样。
[8]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后用“社稷”代表国家。
[9]岂唯:难道只是,何止。
[10]赖:仰赖,依赖。
◆ 译文
(晋灵公犯错后对大臣)说:“我已经知道错了,我会改正的。”(士会)叩头回答道:“谁能不犯错呢?犯了错而能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事情了。《诗经》中说:‘人们做事常都有个好的开头,可惜却很少有人能坚持到底。’如果都像这样,能够弥补自己过失的人就很少了。您身为一国之君,如果能善始善终,社稷江山就有了保障,这岂止是臣子所期盼的啊(也将是黎民百姓的福祉)。”
◆ 启示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人人都会犯错,犯错不可怕,贵在知错能改。浪子回头金不换,勇于面对曾经的过错,深刻剖析原因,真正悔改,才是明智之举。“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人就是在不断学习、不断改正的过程中成长进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