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薛荣久《国际贸易》(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 圣才电子书
- 5字
- 2021-04-30 14:51:18
第1章 导 论
1.1 复习笔记
一、国际贸易的含义、产生与发展、发展态势
1.对外贸易或国际贸易的含义
对外贸易或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货物、服务和生产要素变换的活动。国际贸易是各国各地区之间分工的表现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国、各地区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从国家角度可称为对外贸易,从国际角度可称为国际贸易。
2.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
(1)对外贸易产生的条件
对外贸易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②出现了政治实体。对外贸易属于历史范畴,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社会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
(2)国际贸易的发展
对外贸易具有悠久的历史,它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渐发展起来,但是,直到资本主义社会才得到空前的发展。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社会分工不发达,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因此,对外贸易发展缓慢,国际商品交换只是个别的、局部的现象,还不存在真正的世界市场,更不存在名副其实的国际贸易。
15世纪末16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地理大发现和海外殖民地的开拓,对外贸易的范围不断扩大,逐渐形成了区域性的国际商品市场。
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60年代,以蒸汽机为代表的科学技术促进了国际分工体系和世界市场的形成,大大促进了国际交换的发展。随着国际交换和国外投资的发展,逐步形成了适应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国际货币体系,最后形成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相应的经济秩序,这些为国际贸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国际贸易发展的动因
①生产方式的要求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的基础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基础有两个:第一,要有大批有人身自由的劳动力,他们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只能依靠出卖劳动力生活;第二,要有建立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财富。
b.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产物
第一,追求利润和利润最大化的需要;第二,解决国民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机制;第三,缓和经济衰退和危机的途径;第四,构筑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渠道。
②经济发展阶段的差异
世界各国所处阶段不同,所生产的产品种类、等级与性质有所差异,导致国际分工的不同。基于各国经济活动对各种产品带来的供给与需求的差异,需要进行对外贸易。
③各国经济资源禀赋不同
由于历史、自然和社会人文等方面的原因,生产产品所需的生产要素诸如人力、资本、土地、管理等在世界各国分配极不平均,为保持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满足消费需求,需要展开国际贸易。
④各国之间生产要素缺乏流动性
在国家存在的前提下,由于自然、政治和社会等原因,生产要素不像在国内那样能够自由移动,所以需要通过货物和服务贸易替代国家间生产要素的流动。
⑤经济全球化与规模经济
经济全球化是指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先进科技和生产力为手段,以发达国家为主导,以利润和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通过贸易、分工、投资和跨国公司,实现世界各国市场和经济相互融合的过程。
⑥需求偏好差异
当人们收入提高,解决了温饱以后,生活方面的需求变得日益多样化,这也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3.当代国际贸易的发展态势
(1)国际贸易发展速度超过历史水平
(2)发达国家一直是国际贸易的主体
发达国家在世界货物贸易和国际服务贸易中均占绝对多的比重。
(3)国际分工向纵深发展
二战后,国际分工向纵深发展,其特点主要有:①参加国际分工的国家遍及世界,形成了世界性的分工;②水平型分工成为国际分工的主要形式;③国际分工从产业间分工向产业内部发展,出现了产业内部的分工和产品内分工;④国际分工从货物分工向服务业领域发展,且随着服务业的发展,国际服务业分工也在发展;⑤随着殖民体系的瓦解和经济发展,发展中国家中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开始向中心地位靠近;⑥国际分工机制转变为以主权国家为主,通过价值规律作用,出现了跨国公司全球化生产体系和资本国际化。
(4)国际贸易结构向高科技、服务业发展
在世界货物出口贸易中,工业制成品贸易所占比重不断攀升。
(5)对外贸易依存度不断提高
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标》显示:世界货物依存度从1990年的31.68%提高到2012年的50.82%,服务贸易依存度同期从7.5%提高到11.86%。对外贸易依存度的概念详见本章第四节。
(6)跨国公司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角色
当今的全球经济是以全球价值链为特点的,全球价值链通常由跨国公司协调,投入和产出的跨界交易在其子公司、合同伙伴及正常供应商的网络中进行。
(7)科学技术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日益加强
科学技术成为对外贸易发展的关键因素,集中表现在:①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70%是依靠科技进步实现的;②掌握技术优势是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的基础;③科学技术使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向高级、优化方向发展;④科研使拥有劳动力优势国家的竞争力下降。在新的以知识为基础的财富创造系统中,劳动力成本在生产总成本中的比例不断缩小;⑤发达国家因拥有绝大部分世界科技成果,竞争能力不断加强;⑥科学技术促进了国际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的发展;⑦科技的发展使国际贸易方式不断发生革命。
(8)世界多边贸易体制加强,贸易自由化成为贸易政策的主流
通过关贸总协定主持下的多边贸易谈判,关税不断下调,非关税壁垒受到约束,推动了关贸总协定缔约方的贸易自由化。1995年建立的世界贸易组织(WTO),取代了关贸总协定,其管理的贸易协定与协议,从货物延伸到投资、服务贸易和知识产权,使得世界贸易体制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使贸易自由化向纵深发展。
(9)世界市场竞争向综合化、集团化和有序化方向发展
世界市场竞争日益综合化表现在:①把货物、服务、投资与知识产权有机地结合起来;②把贸易自由化与允许的正当保护结合起来;③把关税措施与非关税措施结合起来;④把跨国公司的发展与提高中小企业竞争力结合起来;⑤把国内市场竞争与国外市场竞争有机地结合起来;⑥把价格竞争与非价格竞争有机地结合起来。
世界市场竞争日益集团化体现在:①地区经贸集团数目急剧增加;②地区经贸集团的类型更加多样化;③地区经贸集团形成的基础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突破了地区、社会制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④经贸集团内部通过贸易和投资等方面的自由化,统一市场,使内部贸易不断扩大。
世界市场竞争向有序化方向发展体现在:①160个WTO成员涵盖了全球约98%的贸易,在WTO规则基础上进行“开放、公平和无扭曲”的竞争;②国际贸易法律、规则和标准日益趋同化,与各国国内相关法规的相融性在加强。
(10)出现了国际物流“革命”
国际物流(International Logistics,IL),是指不同国家之间的商品流动。它是国内物流的延伸和进一步扩展,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环节。
(11)中国的贸易地位崛起
2001年加入WTO后,中国对外贸易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并在2013年跃居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
二、对外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异同
1.对外贸易与国内贸易的相同点
对外贸易与国内贸易的一致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两者都是商品、服务和要素的交换活动;
(2)经营的目的都是取得利润或经济效益。
2.对外贸易与国内贸易存在差异的原因
(1)文化环境不同,其中包括语言、社会制度、宗教和风俗习惯不同。
(2)贸易环境不同,其中包括贸易政策与措施不尽相同、各国货币与度量衡差别很大、海关制度及其他贸易法规不同、国际汇兑复杂和贸易环节众多等。
3.对外贸易与国内贸易差异带来的风险
对外贸易的风险主要有:信用风险、商业风险、汇兑风险、运输风险、价格风险和政治风险等。
三、对外贸易的分类
1.按交易内容划分
按交易内容划分,对外贸易可分为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国际技术贸易。
(1)货物贸易
货物贸易(Goods Trade)也称为有形贸易,是指有形商品的国际交易。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把国际货物分为十大类。
(2)服务贸易
服务贸易(Trade in Service)也称为无形贸易,是指无形商品的国际交易。WTO《服务贸易总协定》确定国际服务贸易四种形式为:“从一参加方境内向任何其他参加方境内提供服务。在一参加方境内向任何其他参加方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一参加方在其他任何方境内通过提供服务的实体的介入而提供服务。一参加方的自然人在其他任何参加方境内提供服务。”服务贸易额不列入各国海关统计,而计入各国国际收支表中。
(3)国际技术贸易
国际技术贸易(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Trade)是指技术跨越国界进行有偿转让的交易。主要包括:许可贸易,工业产权、非工业产权的转让,技术服务与技术咨询,合作生产与合作设计,工程承包与设备买卖相结合的技术贸易等。
2.按商品移动方向划分
按商品移动方向划分,对外贸易可分为出口贸易、进口贸易、过境贸易、复出口与复进口、净出口与净进口。
(1)出口贸易
出口贸易(Export Trade)是指将本国生产和加工的货物因外销而运出国境,作为出口贸易或输出贸易。需要注意的是,不属于外销的货物不列入出口贸易。
(2)进口贸易
进口贸易(Import Trade)是指将外国生产和加工的货物外购后,因内销而运进国境,列入进口贸易或输入贸易。同样,不属于内销的货物不列入进口贸易。
(3)过境贸易
过境贸易(Transit Trade)是指从甲国经过丙国国境向乙国运送的货物,而货物所有权不属于丙国居民,对丙国来说,这属于过境贸易。过境国除了对过境商品征收很低的过境税或印花税以外,与商品交易双方并无发生任何关系。
(4)复出口与复进口
复出口(Re-export Trade)是指输入本国的外国货物未经加工而再输出;复进口(Reimport Trade)是指输出国外的本国货物未经加工而再输入。
(5)净出口与净进口
一国在某种货物贸易上既有出口也有进口,若出口量和值大于进口量和值,称为净出口(Net Export);反之,若进口量和值大于出口量和值,称为净进口(Net Import)。
3.按交易对象划分
按交易对象划分,对外贸易可分为直接贸易、间接贸易和转口贸易。
(1)直接贸易
直接贸易(Direct Trade)是指货物生产国与货物消费国直接卖买货物的行为。对货物生产国而言,这属于直接出口贸易;对货物消费国而言,这属于直接进口贸易。
(2)间接贸易
间接贸易(Indirect Trade)是指货物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经由第三国商人进行贸易的行为。对货物生产国来说,这属于间接出口贸易,对货物消费国来说,这属于间接进口贸易。
(3)转口贸易
转口贸易(Entrepot Trade)又称中转贸易,是指货物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或货物供给国与需求国之间,经由第三国贸易商分别签订进口合同和出口合同所进行的贸易。从第三国的角度来看,即是转口贸易。需要注意的是,即使货物直接从生产国、供给国运往消费国、需求国,由于它们之间未直接发生交易关系,仍属于转口贸易的范畴。
4.按运输方式划分
按运输方式划分,对外货物贸易可分为海运贸易、陆运贸易、空运贸易、多式联运贸易和邮购贸易等。其中,海运贸易是国际贸易最主要的运输方式。
四、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1.总贸易体系与专门贸易体系
贸易体系是贸易国家记录和编制出口货物统计的一种方法,大部分国家只根据其中一种进行记录和编制。我国当前采用的是总贸易体系。
(1)总贸易体系
总贸易体系(General Trade System)又称一般贸易体系,是指以货物通过国境作为统计和划分进出口的标准。凡进入本国国境的货物一律列为进口;凡离开本国国境的货物一律列为出口。总进口和总出口相加称为总贸易额。
(2)专门贸易体系
专门贸易体系(Special Trade System)又称特殊贸易体系,是指以货物通过关境作为统计和划分进出口的标准。凡是通过海关结关进入境内的货物列为专门进口;凡是通过办理海关手续出口的货物列为专门出口。专门进口额和专门出口额相加称为专门贸易额。
(3)两者之间的关系
①相同点:总贸易体系和专门贸易体系都是贸易各国用来登记进出口货物的统计方法;总贸易体系与专门贸易体系均不包括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只适用于货物贸易统计。
②不同点:总贸易体系说明一国在国际货物流通中的地位和作用;专门贸易体系说明一国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在世界货物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
2.对外贸易额与对外贸易量
(1)对外贸易额
①对外贸易额的含义
对外贸易额是指以金额表示的一国对外货物贸易值(Value of Foreign Merchandise Trade)与服务贸易值(Value of Trade in Commercial Services)相加之和。
②货物贸易额
进口货物贸易额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从国外进口货物的全部价值;出口货物贸易额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对外出口货物的全部价值。进口货物贸易额与出口货物贸易额相加即为货物进出口贸易额,一般以国际货币来表示,是反映一国对外货物贸易规模的重要指标之一。将世界上所有国家以国际货币表示的进口货物额或出口货物额相加,就得出了世界货物贸易额,一般用世界货物贸易出口额来表示。
③服务贸易额
服务贸易额通常用各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中的服务额来表示。考虑到服务贸易的特点,狭义的对外贸易额仅包括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货物的进口贸易额和出口贸易额之和,即狭义的对外贸易额不包括服务贸易额。
(2)对外贸易量
对外贸易量是指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对外贸易额,即用进出口商品的计量单位(如数量、重量等)表示的反映贸易规模的指标。与对外贸易额相比较,对外贸易量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影响,更准确地反映实际贸易情况。
3.对外贸易差额
(1)对外贸易差额的含义
对外贸易差额(balance of trade)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货物与服务)总额与进口(货物与服务)总额之间的差额,用来表明一国对外贸易的收支状况。
(2)贸易顺差与逆差
当出口贸易总额超过进口贸易总额时,称为贸易顺差或贸易盈余,亦称出超;当进口贸易总额大于出口贸易总额时,称为贸易逆差或贸易赤字,亦称入超。
(3)贸易平衡
若出口贸易总额与进口贸易总额相等,则称为贸易平衡。
4.对外贸易或国际贸易结构
(1)广义的对外贸易或国际贸易结构
广义的对外贸易或国际贸易结构是指货物、服务在一国总进出口贸易或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
(2)狭义的对外贸易或国际贸易结构
狭义的对外贸易或国际贸易结构是指货物贸易或服务贸易本身的结构比较,可分为对外货物贸易结构与对外服务贸易结构。其中,对外货物贸易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或世界进出口货物贸易中以百分比表示的各类货物的构成;对外服务贸易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或世界进出口服务贸易中以百分比表示的各类项目的构成。
(3)对外贸易或国际贸易结构的意义
广义和狭义的对外贸易或国际贸易结构可以反映出一国或世界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的变化和服务业的发展水平等。
5.对外贸易地理方向
(1)对外贸易地理方向的含义
对外贸易地理方向(Direction of Foreign Trade)用来表明一国出口货物和服务的去向地及进口货物和服务的来源地。计算公式为: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对某国家和地区的出口或进口贸易额÷对世界出口或进口贸易额)×100%。
(2)对外贸易地理方向的意义
对外贸易地理方向表明一国和地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经济贸易联系的程度,从而用来确定主要贸易对象和潜在贸易对象。
6.国际贸易地区分布
(1)国际贸易地区分布的概念
国际贸易地区分布(International Trade by Country or Region)是指世界各洲、各国或地区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计算公式为:国际贸易地区分布=(对世界出口或进口额÷整个世界贸易额)×100%。在国际货物贸易中,国际货物贸易地区分布的计算公式为:国际货物贸易地区分布(对世界货物出口贸易额÷世界货物出口贸易额)×100%;在国际服务贸易中,国际服务贸易地区分布的计算公式为:国际服务贸易地区分布=(对世界服务出口贸易额÷世界服务出口贸易额)×100%。
(2)国际贸易地区分布的意义
国际贸易地区分布表明各洲、地区或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影响国际贸易地区分布的因素主要有: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经济贸易的发展和所处的地理位置等。
7.对外贸易或国际贸易依存度
(1)对外贸易或国际贸易依存度的概念
对外贸易依存度或国际贸易依存度(degree of dependence upon foreign or world trade)是指一国对外贸易额或国际贸易额占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
(2)对外贸易或国际贸易依存度的类型与计算方法
①贸易总依存度
贸易总依存度是指一国贸易总额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其中,一国贸易总依存度的计算公式为:一国贸易总依存度=对外贸易额÷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100%;国际贸易总依存度的计算公式为:国际贸易总依存度=世界贸易额÷世界国民生产总值(WNP)或世界国内生产总值(WDP)×100%。
②对外货物贸易依存度
对外货物贸易依存度是指一国货物贸易额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其中,一国对外货物贸易依存度的计算公式为:一国对外货物贸易依存度=货物贸易出口额÷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100%;世界对外货物贸易依存度的计算公式为:世界对外货物贸易依存度=世界货物贸易出口额÷世界国民生产总值(WNP)或世界国内生产总值(WDP)×100%。
③对外服务贸易依存度
对外服务贸易依存度是指一国服务贸易额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其中,一国对外服务贸易依存度的计算公式为:一国对外服务贸易依存度=对外服务出口贸易额/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100%;世界对外服务贸易依存度的计算公式为:世界对外服务贸易依存度=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世界国民生产总值(WNP)或世界国内生产总值(WDP)×100%。
(3)影响贸易依存度的因素
影响一国或国际贸易依存度的因素主要有:①国内和世界市场的发展程度;②加工贸易的层次;③汇率的变化;④地区特点等。通常,自然疆域大国和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贸易依存度低于自然疆域小国和国内市场不发达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