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机交互概论:从理论到应用
- 程时伟
- 679字
- 2025-04-14 13:34:08
1.1.1 人机交互的定义
人机交互可定义为:人利用输入输出装置与计算机对话以完成某项任务的方式[1]。人机交互研究如何把计算机技术和人联系起来,使计算机技术最大程度的人性化。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考虑,认知心理学、审美心理学与行为学等方面的因素,在用户界面设计实践中,充分运用人们容易理解与记忆的图形(具象图形与抽象图形)与少量文字,以及运用色彩,静止的画面与运动的画面等,使人在操作计算机及计算机向人显示其工作状态的交互关系中,达到最大的方便与效率。也就是说,用户界面设计必须在视觉、听觉等通道,通过比喻、表达、认识、声音、运动、图像和文字等传递信息。因而就必须动员设计师、心理学家、软件工程师等开展表面上貌似简单,实则复杂、深刻、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工作。人机交互和用户界面设计的原则,不是训练每一个人都成为操作计算机的专家,而是赋予计算机软件系统尽可能多的人性。正如莫尔恩·考第尔所说的:“交流的责任被决定性的赋予计算机而不是人类,不是用户必须去学习计算机提供的界面,而是计算机必须满足用户的偏好”[2]。
人机交互的目的是使人与计算机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方式更科学、更合理、更为人性化,使信息的传递更可靠、更能减轻人的生理与心理负担。因此,应用人机工程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在人机对话中创造最为和谐的关系。人机交互需要充分考虑用户界面问题,从研究系统的输入设备、输出设备着手,系统性地分析用户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通过对键盘、鼠标、屏幕等传统输入输出设备的改进,以及对手写板、语音输入等新方式的引入,彻底解决人机交互的实用性问题,提高人机交互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