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治理创新与诚信社会建设
- 常健等
- 605字
- 2021-03-26 00:41:22
导论:社会的诚信危机对社会治理的挑战
诚信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奉行的个人美德和治国方略。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左传》中写道:“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凭也。”《贞观政要》写道:“德义诚信,国之大纲。”《旧唐书·魏征传》说:“无诚信,为上则国败;为下则危身。”中共十八大报告也将诚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然而,当代中国社会却面临着严重的诚信危机,它对社会的健康发展带来严重威胁。因此,党和政府将诚信社会建设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抓紧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加大对失信行为惩戒力度,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2012年1月1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制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要求各级人民政府高度重视社会诚信和信用体系建设,通过完善制度、加强教育,努力营造诚实、自律、守信、互信的社会信用环境,使诚实守信者得到保护、作假失信者受到惩戒,为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良好的道德保障。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
然而,如何认识诚信危机及其根源和危害,如何通过社会治理创新来提高全社会的诚信水平,却需要开展全面和深入的科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