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合同法新论在线阅读
会员

保险合同法新论

周玉华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法律理论法学46.8万字

更新时间:2025-05-14 16:34:01 最新章节:后记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本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保险合同总论,按照《民法典》第一编第六章民事法律行为和第三编第一分编合同通则的章节顺序,从合同订立、合同解释、合同效力、合同履行、合同变更与转让、合同终止的顺序逐一探讨民法与保险法之间的辩证关系。下编为保险合同分论,就实务中出现的保险合同的重点、热点和疑难问题进行分析。本书既全面吸收了保险法的研究成果,又对学术界、司法和保险实务界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阐释,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为广大保险法工作者提供了理论和实务的指导。
上架时间:2023-06-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法制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本书以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和相关司法解释为依据,对照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中的相应理论和规定,分析了我国刑事诉讼中证据规则的分类、体系、条文以及实务操作中的争议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建议。本书的特点在于:一是澄清了证据合法性的概念、立法目标和具体要求,区分合法性和真实性;二是紧密结合我国现行司法解释,内容具有及时性;三是充分吸收域外相关理论和规定,视角具有广泛性。
    郑旭法律20万字
  • 会员
    进入智能时代,在人机交互条件下,国家如何治理,法治如何运行,政制如何演变,法律如何回应,这个课题是宏大的也是具体的,是未来的也是现实的。本书通过对治理悖论、协同进化、智慧国家、由法治国、自主政制、算法行政、数字经济等问题的探讨,力图回应上述问题,并为开创人工智能法学提供理论基础,为智能时代的国家治理提供前瞻性解决方案,为中国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评测体系。
    邵长茂法律10.6万字
  • 会员
    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要在以人民为中心和平等保护原则的指引下,运用审判中心主义理论、控辩平衡理论、有效辩护理论和指定辩护理论,坚持指标设置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并通过系统性、动态性、简明科学性和可比较、可操作、可量化等技术构造性原则,构建出一套能够有效评价辩护律师办理刑事法律援助案件的质量评估指标体系,不断提高刑事法律援助案件服务质量,保证受援人的合法权益,努力让受援人在每一个刑事法
    石贤平法律18.3万字
  • 会员
    联合国自诞生以来就对国际法治的理论与实践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其中联合国安理会发挥了重要作用。本书从联合国安理会决议这一独特视角深度探讨了国际法治的理论与实践问题,采用理论阐述、案例分析、数据统计和纵横比较等方法,论证和剖析了联合国安理会决议对国际法治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并就如何加大中国对联合国的参与广度和深度,提高中国对国际社会的影响力提出了若干建议,弥补了中国国际法学界在该领域的空白和缺憾
    罗孝智法律26.4万字
  • 会员
    《数权法1.0》基于“数据人”假设,创新性地提出了“数权法”的概念,试图建构一个“数权—数权制度—数权法”的法律架构,这必定会成为法学领域的创新与突破,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再到数字文明,人类从“人权”“物权”迈向“数权”时代,法律将实现从“人法”到“物法”再到“数法”的跃迁。数权法是人类迈向数字文明的新秩序,是时代进化的产物。
    大数据战略重点实验室著 连玉明主编法律16.8万字
  • 会员
    本书由江苏省首批重点新型高端智库中国法治现代化研究院组织编撰,是专注于新时代中国法治现代化领域重要问题的连续性研究报告。全书以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指导,重点围绕法治中国发展战略、科学民主立法、法治政府建设、司法体制改革、法治社会建设、区域法治发展、中国法治国情调研等方面展开研究。问题导向、实证分析和咨政建言是本书的鲜明特点。
    公丕祥主编法律30万字
  • 会员
    法律与习惯之间的关系,是穗积陈重“法律进化论”学术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书从法哲学、法社会学、法人类学、法文化论等方面考察了习惯与法律之间的关系,指出习惯是国家形成期的一大统制力。在习惯享有法性的过程中,经历了法律潜在期、法律与习惯并存期、法律分化期三个时期,习惯最终分化为拥有法律效力的习惯与仅拥有社会效力的习惯。在习惯如何享有法性的论说里,本书整理出六大学说,并进行了全面的法律进化的调查研
    (日)穗积陈重法律10.1万字
  • 会员
    容隐是指庇护亲属的犯罪行为,帮助其逃脱法律制裁。这种因私废公的行为被确定为法律权利,若在主张个人权利为国家权力之本的近代社会,尚属正常,但出现于强调君权至上的中国古代,则显得有些超前,不合时宜。那么,在中国古代社会,设立容隐制度的目的何在?社会文化与国家司法是否做好了真正接受这一制度的准备?容隐行为的正当性是否会被真正认可?容隐权究竟只是法条层面上的虚拟权利还是有司法保障的实际权利?本书依据法典及
    魏道明法律15.4万字
  • 会员
    技术与法律的关系,是这个时代长盛不衰的主题。当人类进化到信息化时代后,传统社会规范的迭代速率已很难跟上技术的升级频次。编码化的数据、数据化的知识渗透进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并且正在对人类社会进行重新编组,其信息密度已经超出了传统法律的负载能力,迫使传统社会规则频繁重启,更迫使传统刑法理论和规则回答这样一个问题:面对信息化时代的挑战,传统刑法究竟该何去何从。本书从技术变迁引发的安全主题的变化入手,沿着
    李怀胜法律22.9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