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朱熹楚辞学研究
更新时间:2021-09-28 15:24:50 最新章节:后记
书籍简介
本书旨在探讨朱熹理学与楚辞学之间关系以及朱熹楚辞学的特点与成就。朱熹理学对楚辞学产生重要影响,具体表现在篇目选择、注释特点、比兴手法揭示、魂魄巫俗阐释、屈原精神分析、理学楚辞观念、格物致知方法论等方面。在楚辞学史上,朱熹成就卓著,与王逸、洪兴祖比较,朱熹楚辞学在义理阐释方面更系统化,他对后来的楚辞注释名家如汪瑗、黄文焕、林云铭、来钦之、王夫之、曹同春、方苞、蒋骥等人都产生重要影响。在南宋,朱熹与众不同,其身份是儒家学者兼诗人,与好友如理学家张栻、陆九渊、陆九龄等不同,朱熹对楚辞情有独钟。诗人陆游、辛弃疾与晚年朱熹交往密切,但无楚辞学著作,朱熹却带病注释楚辞。吕祖谦、杨万里、吴仁杰等楚辞著作只是对楚辞中某一方面加以研究,如吴仁杰专门疏证《离骚》草木,杨万里只是研究《天问》作何解。朱熹楚辞学研究的范围更广、分量更重、成就更大。朱熹与楚辞之间关系颇为复杂,亟需厘清。从纵向、横向考察朱熹楚辞学的特点以及成就,是本文的主要研究目标。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1-01-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徐涓
最新上架
- 会员《国际孔孟学刊》由华侨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和中国孔子基金会主办,是关于海内外儒学研究及传播的国际性高端集刊,重点关注海内外儒学研究的新成果、新进展以及儒学在海外的传播与发展状况。本书是《国际孔孟学刊》第1辑,设有“特稿”“先秦儒学研究”“程朱理学研究”“明清儒学研究”“东亚儒学研究”五个栏目,主要议题是对程朱理学的研究。哲学18.9万字
- 会员本书主于《公羊》而结合《穀梁》《左传》,辨析三《传》差异,而返回公羊家的主义坚持和原则要求。汲取哲学智慧,注重形上提升,始终不失思想高度。采用文本考辨、文字校勘、字句训诂、义理阐发四维结构而治经。深刻挖掘经传文本所蕴含的现代理念,呈现经典跨越时空的价值。隐公元年是孔子编撰的鲁国编年史《春秋》记事之起始年份,具有公羊学标志意义的“元年春,王正月”,具有时间哲学、历史哲学的蕴涵,表明天地万物之气象随刚哲学22.8万字
- 会员本书沿循由哲学理路到文学意涵的写作思路,剖析夯筑在罗蒂新实用主义哲学观和科学观底基之上的文学思想。本书将罗蒂的文学思想溯源至分析哲学、欧陆哲学、实用主义哲学及浪漫主义传统,将罗蒂颠覆形而上学、重塑科学文化的哲学改造视为他文学观的理论底色,将他对哲学文化、科学文化的批评视为助推文学文化兴起的路径。罗蒂推崇文学所激发的多元化、对话、想象力、偶然性,他晕染文学的边界,搁置文学的本质问题,以“真理即有用”哲学17.8万字
- 会员本书以先秦儒家政治哲学为研究对象,从先秦诸子的宏阔视野对于儒家在先秦时期对天人关系、道体与道用、政治与道德,以及传统与现代、因袭与变革等关系进行深入研究,以期通过这种综合性研究来获得对于先秦儒家在政治理念、政治行为及政治理想诸多方面于哲学意义上的理解与把握。本书自觉运用比较研究的学术方法,从诸子的宏阔视野来研究先秦儒家政治哲学,既有利于在诸子之间的互动关系中来彰显先秦儒家政治哲学的性质、特点与价值哲学28.9万字
- 会员本书以先秦诸子思想为标的,比较详细地厘析了其中所孕育、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如对儒家心性论与中华民族的伦常之道、道家“道—德”论与中华民族的立世之道、庄玄禅的生命体悟与中华民族的生活之道等民族精神的发掘。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精神之所以能够被孕育、滋生,并茁壮成长起来,是因为它有自己深厚的哲学根基和肥沃的哲学土壤,因此本书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哲学底蕴也进行了探索和发掘,考察了其形而上的本体论维度。哲学68.8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