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鬼谷子(无障碍阅读插图本)
更新时间:2021-11-12 16:32:07 最新章节:附录 历代名家论鬼谷子
书籍简介
《鬼谷子》一书是其后学者根据其言论整理而成的,这部两千多年前的谋略学巨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奇葩,历来被人们称为“智慧之禁果,旷世之奇书”。其思想内容十分丰富,涵盖了哲学、政治学、军事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学、情报学等多种学科,是一部可以被广泛解读的著作。它一直为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家、政治家和外交家所研究,现又成为当代商家的必备之书。它所揭示的智谋权术的各类表现形式,被广泛运用于内政,外交、战争、经贸及公关等领域,其思想深深影响今人,享誉海内外。
上架时间:2017-06-01 00:00:00
出版社:吉林美术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战国)鬼谷子
最新上架
- 会员《归善斋三谟章句集解》,是《归善斋;章句集解》的第二册。典、谟,属于《尚书·虞书》,而《尚书·虞书》惟有典、谟二体,即二典、三谟。《归善斋;章句集解》,意在汇集众家之解,以供读者探觅其善,以免限于一家之言。三谟,即《大禹谟》、《皋陶谟》、《益稷》三篇,继于二典之后。二典、三谟,统共五篇,为《尚书·虞书》的全部内容。二典,记载尧舜的言行;而三谟则是君臣对话录,被认为发生在《尧典》、《舜典》记录的言行古籍144万字
- 会员《道德经》又称《老子》《五千言》,相传为春秋时期老子所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家的开山之作,也是中国历史上手部完整的哲学著作。《道德经》共81章,多为韵文,分为“道经”与“德经”两大部分。前37章为上篇,以“道”开头,称为“道经”,“道”是全书的核心,讲述的是宇宙根本,道出了天地万物变化的奥妙;后44章为下篇,以“德”开头,称为“德经”,讲述的是处世方略,道出了人事的进退之术,包含了长生久古籍6810字
- 会员《梦溪笔谈》自问世以来一直以其内容之广博,义理之明晰,考据之精微、文辞之优美而广为流传,尤其以其在科学上所取得的成就为世人所瞩目,不仅经受住了千年间无数读者与研究者的考验,而且灼灼光辉历久而弥新。《梦溪笔谈》还记录了沈括自己的许多创见——改进浑仪、漏刻、圭表等天文仪器;找出准确测定极星位置的方法;详细记录并描述陨石特征及陨落过程,指出了铁陨石的存在;考察浙江雁荡山、陕北黄土高原地貌地质,对冲积平原古籍2.6万字
- 会员“汉字很难写,尤其是刀刻甲骨,漆书竹简,不可能像今天用电脑,几分钟就是一大版。故古文简约,少废话,这是老祖宗的一项特长,不应该轻易丢掉。”这是锺叔河先生二十多年前提出的观点,本书正是作者这一观点的体现。《念楼学短合集》共精选古代短文五百三十篇,涵盖经史子集各类内容,共分为五卷。每篇除不超过百字的古文部分(学其短),还有作者对古文的流畅译文(念楼读),以及作者结合自己知识、阅历,联系古今中外的一些感古籍32.7万字
- 会员《漫画墨子》是一本以7—15岁的青少年为读者对象的经典国学漫画书,以漫画形式详解古典名著《墨子》,并根据墨子主旨意趣进行漫画引申。书稿中的每个篇章都可分为3个部分:原文、释义、漫画趣说。为了更适合少年儿童阅读,内容编排时,我们在每个章节的篇首部分列出《墨子》中的经典名句和译文,然后用与名言名句内涵相通的历史典故或故事来对其进行通俗易懂的解读,这样更利于少年儿童读者阅读、理解和记忆。在书稿的最后一部古籍8954字
- 会员《山海经》是中国古代最具神秘色彩的奇书之一,承载着上古时代丰富的神话传说、地理知识与异兽奇观。本书收录了现今能找到的几乎所有《山海经》图文版本,并以白话全译、逐字逐句解读的方式,完整还原这部奇幻瑰丽的想象经典。书中详述4830种异兽、2665株奇木,不仅是历史学者的研究宝库,更是文创设计师的灵感源泉。全书精选320幅珍贵古版插画,取材自10部国宝级版本,并经全新彩绘着色,同时辅以基于张步天教授考据古籍26万字
- 会员《少年读古文观止:晋唐华章》是给青少年的《古文观止》的第三本,主要记载时间是魏晋南北朝和唐朝,主要围绕六朝时期的李密、王羲之、陶渊明、孔稚圭和唐朝时的魏徵、骆宾王、王勃、李白、李华、刘禹锡、杜牧、韩愈、柳宗元等人及其特色作品。《古文观止》由清初吴楚材、吴调侯叔侄编定,与昭明太子的《文选》齐名,是自清代以来颇为通行的古代散文选本之一。其选目独到,取材广泛,选编了上自先秦下至明朝的二百二十篇古文精品,古籍5.7万字
- 会员《漫画周易》是一本以7—15岁的青少年为读者对象的经典国学漫画书,以漫画形式详解古典名著《周易》,并根据周易主旨意趣进行漫画引申。书稿中的每个篇章都可分为3个部分:原文、释义、漫画趣说。为了更适合少年儿童阅读,内容编排时,我们在每个章节的篇首部分列出《周易》中的经典名句和译文,然后用与名言名句内涵相通的历史典故或故事来对其进行通俗易懂的解读,这样更利于少年儿童读者阅读、理解和记忆。在书稿的最后一部古籍1.9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