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责任视野下的地方政府债务治理研究在线阅读
会员

财政责任视野下的地方政府债务治理研究

王婷婷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法律法律与综合学科18万字

更新时间:2020-08-13 19:25:13 最新章节:后记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本书重点关注地方财政部门在债务的决策、债务的发行、债务的使用以及债务的偿还等多个阶段须承担的公共责任和具体职责,深入剖析财政权力与财政责任的内在统一关系,在回应现阶段我国地方政府举债行为失范、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突出等问题的基础上,旨在建立“权责统一”的财政内外治理法律规范。本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地方政府债务的界定及在政府责任的衍生。第二,强化地方政府财政责任承担的理论诠释。第三,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历史沿革与现状评析。第四,国外地方政府债务治理财政责任立法评述。第五,我国地方政府财政责任立法的考察与检思。第六,财政责任视野下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治理路径。
品牌:法制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6-05-24 00:00:00
出版社:中国法制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法制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王婷婷
主页
  • 会员
    在现代经济社会,财务报表不仅是企业评估经营方针的依据,也为投资者评价投资绩效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来源。可以说,财务报表已经成为一种商业语言。企业的各种财务报表,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蕴含了丰富的会计信息,是反映企业实力的一面镜子。同时,财务报表又是非常专业的,非财会人员阅读和分析财务报表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为此,我们精心编写了这本《财务报表就像一本故事书》,希望可以为广大读者阅读
    王婷婷纳税11.3万字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本书通过对“架构”这一网络法原初概念的重新理解,解释数字生产方式的出现如何推动作为上层建筑的法律和政策调整,“架构”不仅是规制性手段,也是生产性空间,集中代表了数字生产方式需要法律保护的核心利益,围绕这一利益诉求,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字经济生产过程和控制过程的一体两面,以及互联网从开放走向封闭的内在逻辑。
    胡凌法律26.6万字
  • 会员
    本书内容涵盖律师的意义、修养、商业伦理、学徒之路,探讨了诸多历久弥新的律师问题:做律师有什么意义?人类究竟出于何种需要,何种考虑,硬生生发明了一个叫作律师的职业?世界为什么需要律师?晚清中国为什么要引进西方律师制度,又是怎样发展到五六十万律师之众的?儒家文化,律师何为?什么样的律师才是大律师?为什么圣贤哲睿贬抑律师者众多?律师是不是知识分子?律师是不是商人?律师为什么是自由职业者?收费是不是律师的
    章敬平法律27.5万字
  • 会员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编着眼中日学术交流,不但描述了日本刑法乃至国际刑法的历史与现状,追忆了中日刑法学交流中中方的重要推手“北高南马”(高铭暄、马克昌),思考了对以AI为代表的新技术发展带来奇点临近时法律学者的使命;下编着眼历史流变中的中日关系,作者用历史的、比较的、系统的方法,对中日关系及东亚发展作出梳理和展望,表达了作者对中日置身其中的亚洲特别是东亚未来的关注,以及对亚洲、对人类当下及未来命运的
    (日)西原春夫法律8.4万字
  • 会员
    本书内容包括专业学习初期的高效的学习方法、应试方法;专业学习不同时期的包括家庭作业、研讨课论文、学士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以及博士学位论文在内的论文写作方法;专业学生不可或缺的文献检索、文献引用技能等,介绍了法学院学生在专业学习的整个过程中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和学习方法。
    (德)托马斯·M.J.默勒斯法律23.1万字
  • 会员
    本书以新西兰独特的意外事故综合补偿机制的历史演进为核心,呈现了新西兰《意外事故补偿法》(ACA2001)的全貌,同时纳入对澳大利亚、瑞典、美国和日本等四个典型国家的意外事故救济机制的历史和比较考察。通过历史和比较的考察,旨在以他山之玉为我国现有意外事故所致人身伤害的救济机制的整合和完善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思路。
    李昊主编法律29.8万字
  • 会员
    本书集中回答了什么是社科法学,展示了在过去20年的时间里,作者对社科法学从追随到反思再到自觉的过程,由此形成了对社科法学的系统性思考。本书着力对法律的社会科学、法律中的社会科学、法学的知识社会学三种知识类型进行研究,采取总分模式,共分为四编。
    侯猛法律28.1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编着眼中日学术交流,不但描述了日本刑法乃至国际刑法的历史与现状,追忆了中日刑法学交流中中方的重要推手“北高南马”(高铭暄、马克昌),思考了对以AI为代表的新技术发展带来奇点临近时法律学者的使命;下编着眼历史流变中的中日关系,作者用历史的、比较的、系统的方法,对中日关系及东亚发展作出梳理和展望,表达了作者对中日置身其中的亚洲特别是东亚未来的关注,以及对亚洲、对人类当下及未来命运的
    (日)西原春夫综合学科8.4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