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手相与面相》对人的手相与面相进行了科学系统的分析,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各种新的内容对人的手相和面相进行详尽细致的归类,并加以逐条分析归纳,书中还特别提到国外科学家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而得出的关于人的手相和面相的一般规律,总结出了一些带有普遍性的规律,可以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指导与参考,不再是以往的那些把人的手相和面相与人的命运定数、凶吉绝对联系起来的迷信说法。
    中国文化2.9万字
    7.3万人气
  • 会员
    本书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负盛名的一部词话著作,为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所作。王国维深受西方美学思想的熏陶,并将这种影响带入《人间词话》,从而衍生出与旧时文学所不同的词话评论角度和评价方法,著成了这部以“境界说”为核心的初备理论体系的词论“圣经”,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美学价值。本书为方便读者的理解和学习,在原文基础上作了相关解读,并对原文进行了配乐朗诵,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王国维的诗学、词学理论
    中国文化17.1万字
    7.3万人气
  • 会员
    对联是由两串字数相等、句式相同、平仄和谐、语意相关的汉字序列组成的独立文体。对联多用来悬挂或粘贴在墙壁和楹柱上,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对联扎根于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肥沃土壤中,融《诗经》的对偶规范、诸子百家的学说、辞赋的修辞文采、骈文的对仗声律、唐诗的风范格韵以及民间的桃符形式为一体,题材丰富、风格多样,集情意韵形之美,收雅俗共赏之效。对联历经千余年不衰,深受社会各界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成为文
    中国文化29.5万字
    7.1万人气
  • 会员
    这本打通《易经》与《内经》、易学与中医学,并阐明张景岳《医易义》思想的名著,真知灼见,独步高论。中医工作者和玩《易》者不可错过。张景岳说:“以《易》之变化参乎医,则有象莫非医,医尽回天之造化;以医之运用赞乎《易》,则一身都是《易》,《易》真系我之安危。《易》具医之理,医得《易》之用。”
    中国文化35.4万字
    7.1万人气
  • 会员
    本书是袁珂先生多年来研究中国“广义神话”,对古籍文献中的文学性神话片段进行系统梳理和深入分析的重要成果。初名《中国神话漫谈》,袁珂先生于1989年修订后,改名为《中国神话通论》,分“概论之部”与“分论之部”,合共九十九篇。“概论之部”从《山海经》谈起,分析了上古神话的起源,神话与宗教、仙话、历史、文学等的关系,神话的流变、发展、散亡和整理过程。“分论之部”则具体分析了传世神话故事的不同版本,著名神
    中国文化23.1万字
    7.1万人气
  • 会员
    本书分为两大部分,刘君祖先生依经解经,贯通经典,观照现实,分别对《黄帝阴符经》和《天机经》进行了解读。《阴符经》不过短短四百余字,《天机经》亦不过两千余字,却皆为道藏经典。两书合观,读者尽可于千余字间沉潜,掌握天地万物运行的自然规律,体悟道家智慧和修养方法,“观天之道,执天之行”,览粲然义理,察古人心迹,登临“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之人生境界。
    中国文化7.1万字
    7万人气
  • 会员
    《六韬》《三略》是反映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重要著作。《六韬》又称《太公六韬》《太公兵法》,是一部集先秦黄老道家军事思想之大成的著作。《三略》相传为汉初道家隐士黄石公所著,它与前代兵书不同,是一部专论战略的兵书,尤其侧重阐述政略。《六韬三略全鉴》汇集了两部兵书的内容,对其原文进行了注释和翻译,有助于作者更轻松地阅读和理解。
    中国文化11.2万字
    7万人气
  • 会员
    家风是最基本、最靠谱的家庭教育。重视小家建设,宣扬良好家风,引领孩子成长,是每对父母都应放在首位的课题。家庭的风气很不容易形成,所以一旦形成,我们就要让它长长久久。曾仕强教授学贯中西,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入而精确的理解。本书中,曾教授依托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将家庭教育中的诸如孝道、婚恋、金钱、祖先,甚至生死等问题从多角度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释,说理通透,直达人心。曾教授认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中国文化11.4万字
    6.9万人气
  • 会员
    《夜航船》是明代文学家、史学家张岱撰写的一部文化常识小百科,全书分20个大部125个小类,收录四千多条条目。天文地理、经史百家、日用文玩、三教九流等,广采博收,无所不包。本书集趣味性、故事性、知识性和文学性于一体,每一则均短小精悍,问世300多年来一直以秘本流传,仿佛暗夜之河里缀满灯光的小舟,光彩耀目,引人向前。
    中国文化27.1万字
    6.9万人气
  • 会员
    《毓老师说易经》根据毓老自1993年至2000年讲授《易经》课程内容整理而成。毓老认为,《大易》与《春秋》弄明白,中国思想左右逢源!读《易经》的目的有三: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二、智周万物,道济天下;三、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易经》是智海,绝非假话,是智慧的产物。书有古今,智慧无古今。以古人智慧,启发今人的智慧,把人生问题解答明白,就能明白一切。《毓老师说易经》告诉我们,要懂用脑,读完一
    中国文化81.2万字
    6.9万人气
  • 会员
    《尔雅》是我国首部解释词义的专著,也是首部据义类编纂的词典,亦为儒家十三经之一,在训诂学、音韵学、词源学、古文字学方向兼有重要意义。全书本20篇,现存19篇,收词语4300多个,分为2091个条目,按类别分为释诂、释言、释训、释亲、释宫、释器、释乐、释天等。后世还出了许多仿《尔雅》之作,号为“群雅”,由研究《尔雅》亦产生了雅学。本次约请专业研究者精选底本,详加注释,进行翻译、题解,以使读者更方便阅
    中国文化28.8万字
    6.9万人气
  • 会员
    《冰鉴》是一部关于识人、相人的经典著作,深受晚清中兴名臣曾国藩的喜爱。不同于一般的江湖相书,《冰鉴》强调声音、容貌、神态、气色的密切关联,注重在动态变化中寻求新的平衡,介绍了识人、相人的重要方法。在《新解冰鉴》中,作者以《周易》的高远思想境界关照、解析《冰鉴》,不仅详细讲述了透过外表看到他人本质的具体方法,还揭示了依靠修为改变个人命运的深刻哲理和具体途径。
    中国文化6.1万字
    6.8万人气
  • 会员
    《论语》是孔子与其弟子的语录结集,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论语》名称的来由,班固《汉书?艺文志》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这一说法,大体可信。原始记录杂出于众手,最后编定当在战国初期,以曾参门人为主。《论语》一书是集章成篇的体例,各章间的关系性较小。《论语》的核心思想为“仁”,提倡“仁”“义”
    中国文化8.9万字
    6.8万人气
  • 会员
    如果读者对余秋雨先生的散文还有质疑,那么就请从《余味:跟随余秋雨品中国文化》开始--翻开第一页,从《余味:跟随余秋雨品中国文化》对余秋雨散文作品零星片语的撷取中,用心去鉴赏、去品味、去感悟,去摸索知识以外的文化内涵,细细体悟这份绵延不尽的文化“余味”。
    中国文化17.8万字
    6.8万人气
  • 会员
    本书是王力教授主持并召集众多专家共同编写的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简明读本,出版50余年来前后历经4次重要修订,到今天仍然是大众认识中国古代文化面貌最重要、最全面的基础参考书。全书分礼俗、宗法、饮食、衣饰等十四个方面。本书曾在港台地区出版并被译成日、韩等语言流行于海内外。本次修订突破了以往的模式,特聘请在美国任教的汉学专家刘乐园(LewisEden),以中国考古学黄金时代的成果为出发点,通过近世考
    中国文化13.1万字
    6.7万人气
  • 本丛书包括6册:《汉字的故事》、《词语的故事》、《诗词的故事》、《古画的故事》、《书法的故事》和《风物的故事》。
    中国文化63.9万字
    6.5万人气
  • 会员
    本书以明刻本为底本,并在原文的基础上,加了精细的注释译文,阐述其微言大义,便于您阅读和理解;还以现代人的视角,在对原著箴言进行经典解读的同时联系当下,意在扬弃封建糟粕,赋予时代新义,为您处理社会问题提供有益的借鉴。精炼的文字力求妙传其清韵,丰富其内涵,是一部有益于人们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奋发向上的经典读物。
    中国文化17.8万字
    6.5万人气
  • 会员
    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源远流长,那些耳熟能详的文化常识令每一个中国人为之骄傲。多了解点文化常识不仅是读书学习所需,更是充实自己的必要。本书是一部浓缩了中华五千年灿烂文化知识的百科全书,包括哲学、神话、语言文字、音乐舞蹈、曲艺、名胜、饮食、政治军事、经济、法律、地理、交通等诸多方面,集可读性、知识性、实用性于一体,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经典书籍。编排清晰,内容全面,适合课外阅读,也适合利用碎片时间增加知识储
    中国文化37.1万字
    6.5万人气
  • 会员
    如何轻松学到《道德经》的精髓?如何打破艰难晦涩的语句直达道学根本?如何在生活和工作中运用《道德经》的智慧解决难题?……本书从《道德经》八十一章原文出发,讲解每一章的核心要义,将晦涩难懂的原文转换成通俗易懂的表达,把老子的智慧与生活、工作中的痛点、盲点相结合,转难为易,化繁至简。《道德经》的思想精髓与我们的惯性思维往往相反,我们重“有”,老子重“无”;我们重“强硬”,老子重“柔弱”……齐善鸿结合三十
    中国文化24.6万字
    6.5万人气
  • 会员
    “少年若天成,习惯成自然”。培养中职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国学文化教育的目标。《弟子规》是中华古典文化的精华,讲述人在家、在外,待人接物,求学等应有的礼仪和规范。本册书主要就《弟子规》所阐述的“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方面,具体讲解其中隐含的113件事的道理,并就生活在当代的中职学生如何受到用人单位喜爱,如何在生活上,学习上,工作上获得认可加以阐述。
    中国文化24.2万字
    6.4万人气